夾江千佛岩,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城西3公里處。夾江,于隋朝開皇年間(西元593年)建縣,因城西北有“兩山對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勝而得名,在靠青衣江左岸的石壁上,排列著271窟石刻造像共2400餘尊,故稱"千佛岩"。除摩崖造像外,還有琳琅滿目的歷代題刻。

2015boss2783.jpg2015boss2787.jpg

 夾江千佛岩也被稱為青衣絕佳處,兩座山,大觀山與依鳳崗遙遙相望,青衣江從中蜿蜒而過,形成兩山對峙,一江中流的秀麗風光。這個好地點,知道的遊客卻不多,算是一處隱世的景點。

2015boss2789.jpg

青衣江左岸的石壁上,排列著200多窟石刻造像共2400餘尊,故稱"千佛岩"。像開鑿于隋,興盛于唐,延及明、清;造像排列錯落有致,少則獨佔一窟,多則上百尊集於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造型優美,技藝精湛,姿態各異,絢麗多彩

前來朝聖的遊客穿過一處街道,沿著江面走可以見到千佛岩。

2015boss2795.jpg

萬象亭傍山一側的石壁上,鐫刻著“古涇口”三個大字,字體蒼勁有力,莊重古樸,這是明代張庭的題刻。據說,張庭別號五兀山人,曾做到吏部郎中,他持正秉公,選賢任能,革新吏治,後遭到誣陷中傷,罷職回鄉,辦有“五兀書院”。“古涇口”就是“涇口”,“涇口”之名始于秦。西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兵滅蜀,接著“移秦民萬家實之”,以鞏固其對新征服地區的統治。實(充實)蜀秦民主要來自陝西省關中平原的涇水流域,他們雖已徙居蜀地,但仍然念念不忘故土,遷入夾江境內的“秦民”常常思念家鄉“涇水”,並視青衣江水如涇河之水,因而以“涇口”之名來稱其新居之地,只是後人加了個“古”字。

沿著青衣江行走,山壁上有許多石窟佛龕,歷經千年歲月多有風化,依舊不減風采。

2015boss2802.jpg

經關口往下走,是秦漢古棧道遺址。石級直接開鑿在岩基上,從關口到城下共108步,它歷經千年風雨依然保存著原有的風貌,那被往來行人踩塌磨損塌陷的痕跡向人們展示著它的古老,這段沿江道路是歷史上有名的“南安平鄉明亭大道”。

夾江千佛岩是蜀中著名古跡之一,始于隋唐及明清的曆代摩崖造像162龕,佛像2470餘尊,雕刻精緻,造型優美,線條流暢,衣紋貼體,表現出古代雕刻家們極高的藝術造詣。其中的彌勒坐佛、淨土變龕、天王龕及多窟觀音像龕,俱爲盛唐造像的精品。佛廊西端的“萬詠岩”上,有琳琅滿目的曆史題刻,或贊山水並秀,或抒攬勝情懷,不乏辭美意雅、雄渾秀麗之作。

2015boss2803.jpg

數千年前還沒有發明汽車,人人都走路的年代,夾江千佛岩棧道人來人往,現在雖已沒落,卻不失往日風采,在遊客很少青衣江畔漫步,人生一大樂事。

arrow
arrow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