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boss3688.jpg

覺寺位於成都市北郊5公里,素有“川西第一禪林”之稱,在唐貞觀年間(627-649)改為佛刹,名建元寺,宣宗時賜名“昭覺”。宋崇寧年間(1102-1106)佛果克勤(宋高宗賜號圓悟禪師)說法于寺,複名昭覺。南宋紹興初年,敕改昭覺為禪林。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毀於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殿宇規模宏大,林木蔥蘢,為成都著名古刹之一。

2015boss3689.jpg

以各大禪林來說,昭覺寺的山們很普通,就是一面紅色牆壁,走入其中發現占地很廣大。

途中有一狗迎面飛奔而來,主人在旁邊說~不要又跑去吵人家,真是友善的狗阿,

2015boss3695.jpg

昭覺寺在漢朝是眉州司馬董常的故宅,宅號“建元”。唐朝貞觀年間,改建為佛刹,名建元寺。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唐代高僧、禪宗曹洞宗傳人休夢禪師任建元寺住持,他興工構殿,擴建寺廟,並奉旨改寺名為“昭覺”。休夢禪師在昭覺寺住持23年,他言峻機悟,啟人思維,曾應召為僖宗說法,僖宗賜他紫磨納衣三事,龍風毯一件,寶器盛辟支佛牙一函。

五代十國時,戰亂迭起,昭覺寺僅存“房舍五間,田土三百廛”。後殿堂衰頹,寺廟荒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休夢法師五世法嗣延美禪師住持昭覺,用了30多年的時間進行全面修復,殿堂房舍增至300餘間,建有大雄寶殿、唱梵堂、羅漢堂、六祖堂、翊善堂、列宿堂、大悲堂、輪藏閣等主體建築,塑像、畫像、碑記、寺額等恢復舊貌。寺內經濟實力雄厚。李畋《重修昭覺寺記》中載道:“供食之豐潔,法席之華煥,時一大會,朝飯千眾,累茵敷座,未有一物,愛假外求”。神宗元豐末年(1085年),禪宗臨宗禪師純白任昭覺寺住持,開堂說法,從者甚多,被稱為“西川第一叢林”。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年)及南宋產高宗紹興初年(1131年),圓悟克勤(原號佛果克勤)兩度住持昭覺寺,紹興五年(1135年)在昭覺寺圓寂。至今寺內尚存圓悟禪師墓。圓悟克勤所著《圓悟心要》、《茶禪一味》傳入日本和東南亞各國,日本人至今把出《茶禪一味》尊為茶道至寶。

2015boss3698.jpg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蜀獻王迎接智潤禪師任昭覺寺住持,並擴建寺廟。據清代李羽中靄《重修昭覺寺記》記載:“明蜀獻王又拓之,周圍牆垣繚繞七百餘丈,紺殿綺雲,金身撐漢,以致藏閣僧廊,諸天佛祖,莫不宏麗俱備。”崇禎十七年(1644年)毀於兵火。

清康熙二年(1663年),丈雪法師在此結茅禪居,籌款重建,先後修建了大雄寶殿、圓覺殿、天王殿、金剛殿、說法堂、藏經樓、八角亭等殿宇,重塑佛像,迎請佛經,恢復叢林大觀。康熙十二年(1673年),佛冤法師任昭覺寺住持,又繼建先覺堂、禦後樓、五觀堂,客堂、鐘鼓樓及寮房300餘間。佛冤還受清朝政府派遣,深入阿壩、松潘等藏族地區近6年之久,受到藏族群眾的尊敬。回川時,藏胞送他乳誨(椰飄)一支、念珠一串。回昭覺寺後他把它的懸掛在大雄寶殿上,以示友好。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佛冤年邁時,派弟子去松潘迎請藏族格西竹峰入主昭覺,成為修復後的第三任方丈。竹峰在寺內設密壇,供蒙藏族喇嘛僧人修持密法。直至今日,藏僧來成都大都住在寺內。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賜昭覺寺“法界精嚴”匾額,並題五言律詩一道贊之:
入門不見寺,十裡聽松風。香氣飄金界,清陰帶碧空。
霜皮僧臘老,天籟梵音通。咫尺蓬萊樹,春光共鬱蔥。

2015boss3701.jpg

傳說當年破山祖師復興昭覺寺後,廣收弟子,光大了雙桂禪系。有一天,破山祖師告述弟子們,他要出去雲遊,並說:如果殿內的庭柱離開了下面的石砧凳、香案上的延瓢飛了、殿外的兩株黃果樹包住了中間的石碑,他都還沒有回來的話,就另立方丈,主持寺院、傳承雙桂禪法。祖師走後三年的一天,祖師殿內的一根木柱果然離開了石砧凳;又過了三年,大雄寶殿香案上的延瓢果然不意而飛;再過了三年,大雄寶殿外的兩棵黃果樹已長大並且包住了中間的石碑。但是,破山祖師卻沒有回來。留下的是他的傳說和眾人可以見到的遺跡。

成都人後來把“柱離凳”的殿稱為“吊足樓”。殿高約9m,有十六根楠木柱,直徑約一尺五寸。其中殿內的四根柱子中,靠外近門左側的一根的下端懸著,離鼓形的石砧凳約一尺高。是木結構古建築的一項奇觀。由於印契了該寺古德明代道魁祖師之預偈:“樹包碑,簷瓢飛,柱頭落地祖師歸”。清定上師回昭覺,懸空之柱頭落地,延瓢早已不翼而飛,菩提樹飛速猛長,將石碑包得絲毫不現。故世人稱之道魁祖師再來!

2015boss3702.jpg

漫遊歷史悠久的昭覺寺,寺內正在進行法會。

arrow
arrow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