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boss1249.jpg

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是中國現存第二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五台縣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是中國現代最早發現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其內還有唐代塑像、壁畫和墨書題記,集四大唐代遺物於一身,因此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佛光寺唐朝時期曾是五台山「十大寺」之一,法興禪師在寺內興建了高達三十二米的彌勒大閣。唐武宗會昌五年( 845年),大舉滅佛,佛光寺因此被毀,僅一座祖師塔倖存。847年,唐宣宗李忱繼位,佛教再興,佛光寺得以重建,大殿即此時在原彌勒大閣遺址上重建。

2015boss1260.jpg

還記得第一次來到佛光寺的時候,是辦理覺風文教藝術基金會朝聖,行程中安排了佛光寺與南禪寺兩座寺院,記得當時年紀小,大略知道佛光寺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寺院,不就是一座寺院嗎? 直到真正踏上此佛光寺我才知道,我正走在千年的歷史道上。

佛光寺數千年來一直矗立在五台山豆村鎮上,在中國歷經宋元明清風火戰役之下,唐朝木質建築幾乎難以保留,而佛光寺卻奇蹟似的保留了下來,發現佛光寺故事要從1973年說起...

222156w0ci18iam1rxvi0m

1937年中日戰爭一觸即發之際,當時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已經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要看唐制木構建築,人們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卻始終相信國內肯定還有唐代的木構建築,為了以事實駁斥日本學者的觀點,找到中國現存的唐代建築,從1932年到1937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共率領考察隊考察了137個縣市, 1823 座古建築。以當時的時代背景來說要出門遠行,可以說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殊為不易。

222156fk9jyjjqzlljlnw2

一個偶然的機緣,在敦煌117號洞窟中,梁思成發現有一張唐代壁畫「五台山圖」,上面繪制了佛教聖地五台山的全景,並指出了每座寺廟的名字。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寺」的建築,讓他看到了發現唐代建築的希望。

1937年6月,梁林夫婦及助手莫宗江、紀玉堂來到五台山,按圖索驥,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騎著毛驢跋山涉水,開啟了尋覓唐代木構古建的旅程,當時梁思成腿上有傷,林徽因正在忍受肺病的折磨,但尋找佛光寺的信念支撐著他們一路走到了距離五台山中心台懷鎮西南兩百多公里的豆村。這時已經是6月28日的黃昏了,他們遠遠地看到一座荒涼的古寺走出了幾名零零散散的香客。在向看守寺院的老僧說明來意後,一行人跨進了寺院大門,佛光寺也從此成為第一座被發現的唐代木構建築。

20170705045921108.jpg

初見佛光寺,梁思成即從它深遠的出檐和寬大的斗拱以及獨特的營造手法判斷出這是唐建,但科學家的嚴謹態度要求他必須找到確鑿的證據,後來兩個月,在滿是蝙蝠、幾寸厚的土灰和鴿糞中,梁思成和林徽因進行了他們艱苦的考證工作。通常古建的建造年月,多寫在脊檁上。梁思成和林徽因經檐下的空隙攀爬上去,斜坡殿頂的下面,有如空閣,黑暗無光,檁條已被成千上萬的蝙蝠占據,腳下如踩棉花一般踩在幾寸厚的塵土中,無法看清脊檁上的題字,但突然看到梁架上有古法的「叉手」,這種營造技法是當時發現的孤例,梁、林二人如獲至寶,驚喜異常。

幾天後,在殿內梁底隱見墨跡,細細辨認,見有「女弟子寧公遇」之名,深怕有誤,又詳細檢查階前經幢上的姓名,幢上除有官職外,果然也有「女弟子寧公遇」者,稱為「佛殿主」,名列在諸尼之前。「佛殿主」之名既然寫在樑上,又刻在幢上,則幢之建造應當是與殿同時的。即使不是同年興工,幢之建立亦要在殿完工的時候,殿的年代因此就可以推出了。幢是唐大中十一年建立的。殿的建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了。

16p700039q51qprr3q15.jpg

東大殿內唐代雕塑

推開大殿大門後,梁思成看到了眾多的佛像,」有如一座仙林「。梁思成判斷:」整個塑像群儘管由於最近的裝修而顯得色彩鮮艷,無疑是晚唐時期的作品。但如果泥塑像是未經毀壞的唐代原物,那麼庇蔭它的建築必定也是原來的唐構。顯而易見,因為任何房屋重建必定會損壞裡面的一切」。

走過一段階梯就抵達了佛光寺大殿。

2015boss1218.jpg

歷經了千山萬水終於抵達佛光寺大殿,這就是梁思成林徽因造訪過的佛光寺東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中國早期木結構建築的典範之作。敦煌五代壁畫《五台山圖》中就繪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圖像。佛光寺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被人們稱為「四絕」。據唐代《古清涼寺》記載,佛光寺創建於471年~499年間,即北魏孝文帝時期。隋唐時期,佛光寺已經聲名遠播,中唐以後,寺內曾建有三層九間高達72米的彌勒大殿,更可謂盛極一時。

《宋高僧傳》中記載,唐元和十五年(793)「河東節度使裴度奏五台山佛光寺慶雲現文殊大士乘獅子於空中,從者萬眾。上遣使供萬菩薩,是日復有慶雲現於寺中。」佛光寺距長安路途遙遠,寺中的「祥瑞」竟能遠達長安,傳到宮廷中去,可見寺院在當時的影響。一直到了唐代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大滅佛的時候,偌大的佛光寺才土崩瓦解,僧人也作鳥獸散,幸存下來的只有殘垣斷壁。

2015boss1217.jpg

後來,到了唐宣宗大中年間,佛教再一次進入興盛時期,才在一個名叫願誠的法師主持下在原址予以重建。其中,山腰上的東大殿至今保持了唐代重建時的風貌,是不可多得的唐代瑰寶。

佛光這裡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也是旅遊者們觀光的勝地。這一切,都離不開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與營造學社諸位同仁當年的發現,這一切的一切發現,交織成了留傳千古的佳話。

大殿內步允許拍照,燈光昏暗,需要拿著手電筒才能見文字。當時梁思成在考證佛光寺年代時,林徽因在大殿樑上發現了一段文字,樑上那行文字是:「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大殿是由一位叫寧公遇的女性捐錢建造的。由此看出卻不能百分之百證明大殿建造的年代,林徽因突然想起在佛光寺大殿前的石經幢上似乎也有相同的名字。

2015boss1226.jpg

東大殿內字跡,沙門.....唐朝時期的字跡,實在太珍貴了!! 真品遺跡

46r400030s00n8q39q3p.jpg

女施主寧公遇,將自己的塑像也留在了大殿里:「在平台左端,坐著一個真人大小的著便裝的女人,在諸神之中顯得非常渺小和謙恭」。這便是寧公遇。

意外之外的巧合,一位默默無名的女子,成為千古留芳的功德主,千年之後真容可見,這樣的機緣殊勝難以言喻。寧公遇,我記住你了! 

2015boss1249.jpg

梁思成後來滿懷欣喜地說:「這是我們這些年的搜尋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築。不僅如此,在這同一座大殿里,我們找到了唐朝的繪畫、唐朝的書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築。它們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們就是獨一無二的。」

這段一千多年的文字出現在我的眼前,石經幢上刻有這樣一句話:「女弟子佛殿主寧公遇」,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樑上的題字,石經幢上的刻文相互名字吻合,大殿的建造時間終於能夠確定了。石經幢上刻寫的紀年是:唐大中十一年。根據推算,這應該是公元857年,距發現之日1937粘整整1080年。

2015boss1236.jpg

東大殿之外的建築多是後期所建造的,一千多年的日子裡,東大殿屹立不搖絲毫無損的存留了下來,我帶著走過歷史之路的滿足心離開了佛光寺,下次再來。

THE END。

 

arrow
arrow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