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boss1356.jpg

天龍山石窟,天龍山原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北齊是山下興建天龍寺後此山便被稱作天龍山。這裡曾是北齊皇帝高洋之父高歡的避暑宮。太原天龍山石窟創建於東魏(公元534—550年),高歡在天龍山開鑿石窟,高歡之子高洋建立北齊的晉陽為別都,繼續在天龍山開鑿石窟。隋代楊廣為晉王,繼續開鑿石窟,唐代李淵父子起家於晉陽,建造石窟達到高峰。

2015boss1333.jpg

搭乘交通車前往天龍山石窟,石窟位於太原郊區不遠處,但上山的公路十分的狹小,遊覽車沿著山路上行,我們旅遊團車上已經開始唱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015boss1339.jpg

抵達入口後,先進入天龍山石窟,先經過一座小寺院白龍洞~白龍洞的山門並不起眼,匾額很小,洞內有一眼泉水,現在被人們稱為「神水」,據僧人講,喝這眼泉水可以長生不老,泉水始終保持有兩米深,這裡有洞,有白龍,有神水,這座山因此而得名為「天龍山」。

2015boss1340.jpg

山路上遇到一處小石碑,是大軍閥馮玉祥的題字,據記載,民國19年閻錫山邀馮玉祥反對蔣介石,出兵南攻,及秋敗歸,馮玉祥退到山西。冬入天龍山曾住一個多月,後因蔣介石遣飛機窺視天龍,馮玉祥便於年底離開天龍山。其詩便是馮玉祥在天龍山所作,詩文為:“窮苦同胞之得救,其路途為革命,根基在知識,吾生惟此二事。”

2015boss1342.jpg

天龍山石窟依山而建,天龍山石窟分佈在天龍山東西兩峰的懸崖腰部,有東魏,北齊、隋、唐開鑿的24個洞窟,東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共存石窟造像1500餘尊,浮雕、藻井、畫像1144幅。

20140730baikeshiku1

2015boss1346.jpg

天龍山石窟的雕塑技巧比北魏大大前進了一步。第九窟,原有木構“漫山閣”,閣內唐代石窟分上下兩層,上層彌勒大佛,坐像高約八米,局部雖有毀損,但仍是天龍山石窟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尊石雕塑像。下層,觀音立像高達十一米,形態生動,姿態優美,身披瓔珞,羅紗透體,體態豐滿,薄軟的羅紗質感清晰,是天龍山石窟中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尊雕像。(網路百科)

天龍山石窟整修中,歷經百年歲月。

根據資料記載,綜觀天龍山風景名勝區,它是以石窟為代表的人文景觀聞名遐邇、稱譽中外的。它是以技巧的成熟、飽滿、洗練和表現感情的細緻,接近勞動者的生活氣息,以濃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為其特色,以“小而精”著稱,體現了天龍山雕塑藝術不同於其他石窟藝術的獨特風格,因而被譽為“天龍山式樣”,是中國古代石窟雕塑藝術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2015boss1353.jpg

我在天龍山石窟發現破壞損壞的佛龕非常的多,永久失去石刻藝術無法再生,遺留下來的只能好好的保護,讓這片藝術瑰寶可以永久留傳下去。

2015boss1358.jpg

2015boss1360.jpg

天龍山石窟群山。

2015boss1362.jpg

我們沿著山路往下走,天氣非常爽朗,一路上美景如織,最後抵達聖壽寺,聖壽寺,原名天龍寺(清代改現名),山西省太原市,始建于北齊皇建五年( 560),寺內天王殿、藥師殿、大雄寶殿、九蓮洞、鐘樓、禪堂院等古建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氣魄雄偉。寺門前的“蟠龍奇松”更為天龍山一絕。

2015boss1364.jpg

2015boss1365.jpg

佛教四大天王矗立在山門兩側。

2015boss1366.jpg

2015boss1370.jpg

2015boss1371.jpg

聖壽寺藥師殿,兩旁十二藥叉大將矗立殿前,這是在一般佛寺比較少見的。

2015boss1376.jpg

2015boss1377.jpg

聖壽寺前大雄寶殿做完晚課後,覺風寬謙法師開釋。

2015boss1380.jpg

天龍山藝術朝聖之旅。

  

arrow
arrow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