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3685.jpg

永興寺位於雅安蒙頂山風景區後山,始建於唐,盛於宋。唐時,意取"蒙山之龍脈"名龍泉院。明天啟年間重修,以"院脈流泉"於夢山,取名蒙泉院。清改名為永興寺至今。永興寺為佛教中大蒙山施食的發源地,儀軌由宋代不動法師在四川蒙山所創,現為漢傳佛教寺院中的常見晚課。

IMG_3623.jpg

佛教有兩大施食儀軌,一部是瑜伽焰口,一部是大蒙山施食,瑜伽焰口出處來自於佛陀時代,大蒙山施食出處來自不動法師,兩部施食我都參加過,今天親自來到大蒙山的發源地~蒙頂山永興寺,在寺院門口見到甘露道場字樣,真的很感動。

IMG_3629.jpgIMG_3631.jpg

一般漢傳佛教寺院門口,大多數為佛國四大天王護法神,或偉陀尊者,永興寺門口除了偉陀尊者外,牆上的圖案是穢跡金剛,穢跡金剛又稱大權力士神王佛,為釋迦牟尼佛化現之金剛明王,本體為化佛。在佛法修持上,為密教本尊或護法,一看到就覺得很有熟悉感,因為我曾經有受過上師傳承穢機金剛法。

IMG_3626.jpgIMG_3628.jpg

進入永興寺,此處依然保留著古樸的特色,與一般觀光景點的大寺院不同,希望這間寺院能保持初衷,以後香客多了,道場興盛了,也能保持現在的初心。

IMG_3634.jpgIMG_3636.jpg

走進永興寺甘露道場,讓我想起大蒙山的故事

宋代不動法師(或稱甘露法師)住錫四川省蒙山。蒙山,在四川雅州名山縣西五十裡,此地有五峰,前一峰最高,叫做上清峰,此峰產甘露,宋朝的不動法師就在這裡修道,因此把他叫做甘露法師。不動法師集《救拔焰口餓鬼經》及秘密部的一種水施食法,並以二咒為主,集諸密部成文,稱《蒙山施食儀》。法師之所以要集這個《蒙山施食儀》,是因為他覺得前面既然已經誦過了彌陀經,修了大懺悔,活著的人已經得到利益了,那還應該要利益六道的眾生,普利幽冥,因此他就依據秘密部中的水施食法,以及《救拔焰口餓鬼經》等,集成了這個《蒙山施食儀》,想要令後學與幽冥眾生普結無生之緣。

IMG_3666.jpgIMG_3638.jpg

宋代不動上師居住在四川蒙山修道,時稱甘露大師。夫蒙山施食者,乃是甘露大師為了普濟幽靈,集《瑜伽焰口經》及密宗諸部編輯而成。之後被編入《禪門日誦》因是諸方寺院道場每日晚課必備課誦儀軌。

IMG_3640.jpgIMG_3648.jpg

能夠親自來到大蒙山的發源地,跨越千古的歷史旅程,心中很感動,寺院的僧人也比較少見到外地人來此,親自帶我們參觀寺院,我寫這篇文章希望有人看到也可以前往大蒙山發源地~永興寺一遊。

IMG_3642.jpgIMG_3655.jpg

現代寺院中所舉行的施放蒙山的方式有兩種,即大蒙山和小蒙山。法師依足儀軌舉行法事,稱為放大蒙山。在施放大蒙山的時候,法壇上供置佛像,備清水、食物,對面設孤魂台供「十方法界六道群靈之位」。恭請有德行的高僧主壇作法,憑藉三寶加持,大眾誦經咒,直示唯心法門,令群靈受持三皈,禮佛拜懺,聞法受食,同得解脫。寺院道場每天晚課時,亦以《蒙山施食儀》為日誦常規,施食普濟幽魂,稱為放小蒙山,蒙山由此便成為漢傳佛教寺院晚課的一項重要內容。

IMG_3660.jpgIMG_3661.jpg

永興寺院一景。

IMG_3662.jpgIMG_3663.jpg

我來永興寺數次,這幾年都在整修擴建,再過一陣子道場更加完善,景色也與現在不同

IMG_3664.jpgIMG_3639.jpg

永興寺除了大蒙山發源地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禪茶了,西漢甘露元年(西元前53年),邑人吳理真在四川蒙頂山首開人工植茶先河,茶由此廣為傳播。到了唐代,佛教寺院盛行,蒙頂山永興寺道宗禪師,不僅重修廟宇,還遍植茶樹,習茶藝,以茶入禪,名曰禪茶,開啟了茶與佛的融合之旅,蒙頂禪茶也聲名遠播。

IMG_3667.jpg

寺院僧人跟我說,他們的主要收入不是靠募款,而是自己下去種茶採茶,自給自足,平時種茶也是很忙碌的。根據史料紀載,明代中期,特別是明孝宗,將蒙頂甘露入列皇室專供,形成了蒙頂山貢茶「千佛寺種茶、凈居庵採茶、智炬寺制茶、永興寺評茶、天蓋寺祭茶」明確分工的採制格局,至此,「禪茶」在這裡完成了發源、發展、融合的整個歷程。我帶了一些寺院的甘露茶回台灣,千年古茶值得推薦。

IMG_3669.jpg

白石古樓。

IMG_3673.jpgIMG_3674.jpgIMG_3686.jpg

永興寺門,文人墨客的石刻銘文。

IMG_3679.jpg

相逢就是有緣,師父看到我們是台灣來的,很親切的帶我們參觀,送我們到門口合影告別,我們也帶滿一大包的禪茶回到台灣,共襄盛舉。大蒙山發源地~不動禪師,布施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arrow
arrow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