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91024_141446.jpg

白玉寺位於白玉縣,和金沙江毗鄰,平均海拔是3030米,白玉寺依山而建,始於清康熙年間,有“靈鷲蓮花院,人間明鏡台”的美稱。白玉寺清康熙14年(1675)選址。,由根絨協繞大師創建.已歷12代活佛主持。白玉寺,四周地形具有吉祥之相,故命名'吉祥尊勝菩提洲',藏語全稱為'白玉朗傑絳秋林',一般稱白玉寺,其中'白玉'意為'吉祥之地',紅教寺廟。

IMG_20191024_135634.jpg

那年秋天,我從馬尼干戈搭乘五菱神車來到了白玉寺,白玉寺在一處金沙江河谷旁,在藏傳佛教寧瑪派中,白玉寺是白玉派的寺院總部,在寧瑪中地位很高,在西藏四川青海的藏傳佛教寺院高達上千間,一點不遜色於台灣的宮廟。

IMG_20191024_135646.jpg

當你來到一處藏傳佛教聖地,可以細細品味關於該教派的故事,白玉寺所傳教法是由寧瑪派和帕竹葛舉的瑪倉支系合流而成,在顯密教法上和寧瑪派的其他教法都不同。寺主以轉世相承,稱為葛瑪陽賽,歷代寺主都去德格的葛瑪葛舉司徒的主寺——八蚌寺受戒。

IMG_20191024_141442.jpg

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外觀都長得一樣,白玉寺的金頂是按照宗教裏壇城的模樣修建的,上面一共三層。底層是蓮花生,中層是四壁觀音,三層是釋迦牟尼。宗教文化,藏族的建築繪畫,就會接觸到這個名詞——壇城。壇城,藏文“接額闊”,“接額”是中央,“闊”是周圍。於是,壇城是佛菩薩的淨土,是周圍本尊和周圍眷屬的法座和居所。在顯教中稱為淨土,在密宗裏則稱為壇城。在藏傳佛教中,壇城無處不在,有平面的,有立體的。圓形循環,無始無終。

IMG_20191024_141437.jpg

白玉寺1980年開放後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寺院規模宏大,建築風格獨特,造型精美,雄偉壯觀。主要建築有經堂七座,佛殿三座,靈塔三座,大型轉經房八座及僧舍等,有僧眾千餘人。大經堂可容納2000多僧人同時打坐誦經;小經堂專用於講經,靜閉修煉、辯經、歷算、醫學等。

IMG_20191024_140535.jpg

白玉寺舉辦法會的內壇大殿,白玉寺是一處建築群,我並沒有每一間殿堂都去參觀,能來到此地已經覺得非常殊勝了,親臨白玉本寺現場,

IMG_20191024_140201.jpgIMG_20191024_140220.jpg

佛殿內供奉有蓮花生大師、貢保、阿尼瑪卿、年保玉則等神像。佛殿牆壁上有熱貢藝人技藝精湛高超的壁畫。靈塔分別為活佛白玉喬智、高僧阿貢堪保、東玉堪保之靈塔,以白玉喬智活佛靈塔最為瑰麗壯觀:塔高5米,底方3米,靈塔主體由銅片構成,四周鑲銀貼金,飾有珊瑚、瑪瑙,嵌右旋白螺一枚,塔上方一銀製佛龕,內藏佛牙一枚,裝飾極其華麗。

IMG_20191024_141214.jpg

白玉寺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由根絨協繞大師創建。白玉寺全名意即“吉祥盛尊勝菩提法殿”。傳説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在芳香樹下傳法。清乾隆年間,第4代主寺呷馬紮西活佛奉詔進京,被授予帝師稱號,寺院因此名聲大振。終於接近白玉寺的金頂。傳説,在登上金頂的石梯下面的這塊山石,就曾有某位法力高神的神仙駕馭着卸風飛行。

IMG_2810.jpg

在白玉寺建寺前,文成公主入藏途經白玉之時,在此處以牛角中插入枝條,種下了一棵樹(該樹藏語稱為「炯瑪拉措」)。大譯師毗盧遮那赴渣瓦龍,途經白玉時,也種下一棵柏樹,並進行了預言。上述殊勝徵兆和蓮花生授記將在噶陀以南出現興盛的佛法聖地吻合。

IMG_2807.jpg

890年,藏衛地區的高僧朱托仁青·吉熱曲雄旺波到白玉修行,留下的修行洞、聖塔等遺蹟保存至今,為康藏第一座寧瑪派道場。後來,歷代又在原址處的岩堡上興建了一座依怙堂。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年),德格王發願建寺,在依怙堂的基礎上擴建成了白玉寺。大成就者仁珍昆桑謝拉應金剛持明岩取大師明珠多傑以及色洛頓巴堅稱之請,出任該寺的法座,並成為德格王的上師。此後,其弟子中的第三代宗翁貝瑪諾布等人到各地建寺、收徒、傳教,當時使白玉寺擁有了百餘座子寺、上千座靜修院和閉關室,遍布康、藏、安多等地。如今,白玉寺主要的屬寺共360多座。

IMG_2806.jpg

在五十年代的時候,如同許多的名山古蹟一樣,白玉寺也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曾經在歷史上金碧輝煌的白玉寺變成了一片荒廢的果園。當宗教政策再度開放時。白玉寺的第十代主持已經在牢獄裏圓寂了。而第十一代的寺主也離故他鄉。白玉寺的第十二代寺主是土丹巴絨(圖龍活佛)仁波切是一位偉大的菩提薩垛;是一位精通多種文化的大班智達;是一位人格高尚的慈祥老人;他是乘願再來的第四次轉世到白玉寺的活佛仁波切。土丹巴絨(圖龍活佛)仁波切在公元1936年在德格縣白哇地區誕生。出生後波美伏藏師巴登喇嘛為其取名為慈晨華丹。

IMG_2810.jpg

白寺是的建築都是文革之後的,來到寧瑪派傳奇之地看的不是建築,而是你曾走過。

 

arrow
arrow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