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 3099米。地勢陡峭,風景秀麗,有“秀甲天下”之美譽。氣候多樣,植被豐富,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勝為峨眉一大特色。峨眉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主要崇奉普賢大士,有寺廟約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廟,佛事頻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峨嵋山名稱來歷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峨眉山就聞名於世。而峨眉山名,早見於西周,據晉代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杜宇以褒斜(今陝西漢中)為前門,熊耳(今四川青神縣境內)、靈關(今四川雅安蘆山縣西北)為後戶,玉壘(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內)、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內)為城廓。”晉左思的《蜀都賦》寫道:“引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但為什麼稱之為“峨眉”。其說不一。一說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說是因“兩山相峙。”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邊上,大渡河古稱“涐水”山愛水而得名,故稱“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為是山,才離開了水,由“涐湄”變成了“峨眉”。這種說法系近代文人趙熙之論,“是山當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戰國以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二字,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峨眉山外形雄偉秀麗、內在旖旎多姿的特點。

峨嵋山旅遊勝地

峨眉山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全山形勢巍峨雄壯,草木植被濃郁蔥蘢,故有“雄秀” 美稱。

因為高度可觀、面積龐大,登山路線幾近百里,對普通攀登者形成有力挑戰。近年來建成了登山索道,遊人已可輕鬆登臨,去極頂俯瞰萬里雲海,在金頂可欣賞“日出”、“雲海”、“佛光”和“ 聖燈 ”四大絕景。佛光是峨眉山最壯美的奇觀。峨眉山上共有佛寺數十處,寺內珍藏有許多精美的佛教瑰寶。許多篤信佛教的老人不辭艱苦,一步一歇,歷經十數日始上山頂。無數慕名獵奇的遊客遠涉重洋,幾經周折,始滿數載願愜意離山。峨眉山優美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它成為人們探奇攬勝、求仙修道的理想處所。

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1996年,峨眉山與樂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2007年,峨眉山景區被國家旅遊局首批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

峨嵋山金頂

峨眉金頂與峨眉頂峰的萬佛頂相鄰,海拔3079.3米,這里山高雲低,景色壯麗,遊客可在陡峭的捨身岩邊欣賞日出、雲海、佛光、聖燈四大奇景。如果天氣晴朗,還可遠眺數百里外的貢嘎雪峰。金頂地處高寒地帶,遊客須注意防寒,體弱者不宜久留。佛光、雲海、聖燈,是峨眉金頂的三大自然奇觀。在金頂的睹光台眺望,台前白雲平鋪之時,陽光照在雲層上,可見明亮艷麗的七彩光環,通常稱之為“ 佛光 ” ,據說影入佛光可獲吉祥,故名金頂祥光。雲海是峨眉金頂的另一奇觀。每當晴空萬里時,深谷霧起,瀰漫於睹光岩前,越積銅建築之大雄寶殿、峨眉金頂越厚,一望無涯。峨眉頂部諸峰在茫茫雲海中猶如孤島。如空中無風,雲面似鏡,寂靜無聲,彷彿置身於蓬萊仙境。

如遇風起,雲海波濤翻滾,猶如萬馬奔騰,氣勢磅礴,非常壯觀。月黑風清的夜晚,岩下幽谷中有時可以看到一種神秘的聖燈。實際上,聖燈既非來自陰間,又非出於神靈,而是由於大自然中的磷化氫燃燒而產生的。峨眉山以佛教文化和獨到迷人的風光,吸引著四方遊客,把人們帶入那雄秀縹緲的奇妙境界。峨眉金頂及大雄寶殿的建築也是一大亮點,是由中國銅領域第一人朱炳仁擔綱建造的銅殿,銅殿高28米,總面積達2000平方米。

峨嵋山歷史記載

《峨眉山志》等資料記載了這麼一個傳說故事:東漢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者,採藥於雲窩,見一鹿欹跡如蓮花,異之,追之絕頂無踪”。因問在山上結茅修行的寶掌和尚,和尚說是普賢菩薩“依本願而現像於峨眉山”。蒲公歸家後即舍宅為寺,於是峨眉山就發展成普賢菩薩的道場。另有資料說,是晉代的普公在山上採藥時,見一老者騎白象隱去。以後的記載基本上是一致的。依據信仰與傳說,以後歷代修建寺廟時,都以普賢菩薩為中心,並發展成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峨眉佛教緣起

相傳佛教於公元1世紀傳入峨眉山,漢末佛家便在此建立寺廟。他們把峨眉山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主要崇奉普賢大士,相信峨眉是普賢菩薩顯靈和講經說法之所。據佛經載,普賢與文殊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文殊表“智”,普賢表“德”。普賢菩薩廣修十種行願,又稱“十大願王”,因此贏得“大行普賢”的尊號。普賢菩薩形像總是身騎六牙白象,作為願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徵。普賢菩薩名聲遠播,廣有信眾,菩薩因山而興盛,山因菩薩而揚名。

相傳東漢時,山上已有道教宮觀。峨眉山被尊為普賢菩薩道場後,全山由道改佛。東晉時期,高僧慧持、明果禪師等先後到峨眉山住錫修持。唐、宋時期,兩教並存,寺廟宮觀得到很大發展。明代之際,道教衰微,佛教日盛,僧侶一度曾達1700餘人,全山有大小寺院近百座。至清末寺廟達到150餘座。近兩千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成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深遠的佛教聖地。峨眉山佛教屬於大乘佛教,僧徒多是臨濟宗、曹洞宗門人。峨眉山佛教音樂豐富多彩,獨樹一幟。

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像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八大寺廟。尼眾修行的寺院有伏虎寺、雷音寺、善覺寺、純陽殿、神水閣。寺廟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銅澆、鐵鑄、瓷製、脫紗等,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如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重達62噸,高7.85米,為宋朝時鑄造,已有上千年曆史,堪稱山中一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的脫紗七佛等,均為珍貴的佛教造像。此外古貝葉經、華嚴銅塔、聖積晚鐘、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為珍貴的佛教文物。 


檢視較大的地圖 

<以上資料為網路彙整>

arrow
arrow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