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190725_084127.jpg

印度喀什米爾的旅程走了一半,今天終於要來到傳說中的拉達克列城,歷經如夢似幻的旅程,從卡吉爾過後的地形山勢開始有了點變化,不再是單一清真寺穆斯林的模樣,開始進入的與西藏接軌的地盤,也迎來了第一座的西藏佛教寺院穆勒別克寺 Mulbekh Temple。

穆勒別克寺 Mulbekh Temple

IMG_20190725_083744.jpg

早上出發沒多久,我們就來到第一間寺院穆勒別克寺 Mulbekh Temple,這座藏傳佛教寺院有一尊9公尺高度的彌勒佛像,根據紀載是公元1300年的作品。

DSC02880.jpg

從寺院的外圍看過去,只能看見一尊佛像的頭隱隱露出。

DSC02879.jpg

進入寺院後,大堂和多數的藏傳佛教寺院一樣,如果沒注意還以為來到了西藏。

DSC02883.jpg

大堂供奉的神像,西藏佛教的神明非常多,要再開另外一篇文章來說明,右邊照片的通常是寺院的仁波切,這邊和西藏寺院幾乎是一樣了。

DSC02881.jpg

IMG_20190725_084123.jpg

這座被稱為穆貝克·尚巴佛的巨大雕像,據信為公元1300年作品,巨大的佛像被雕刻在整座岩石上,大佛的下方就是一座寺院,這座寺院附近有穆斯林與佛教徒,據說自古以來和平相處,這座彌勒佛雕像坐落於列城 Leh 和 卡吉爾 Kargil 的國道上,佛像高度9尺高,要從馬路對面才能見其全貌。

DSC02885.jpg

巨大佛像的腿部

DSC02886.jpg

佛像腳部的一旁有一群小小人,根據多年來的佛教石窟旅行,佛學郭老師說過如何看佛像的起源,可以觀察佛像的腿部附近,會有小人留名或雕刻供養人,從這些供養就可以知道佛像營造的時代背景。

DSC02887.jpg

這些小人有點模糊,要帶專家來看才看得出年份了.....

IMG_20190725_084131.jpg

一尊佛像蘊含著許多故事,巨大的佛像能夠在戶外保持良好上百年實在很不容易,能夠在來到此地更是要有緣份與行動力,讓我們珍惜與保護這些人類共同的遺產,佛教藝術的瑰寶。

IMG_20190725_084137.jpg

尊敬的彌勒佛,尊敬的救世主,我在此地雙手合十頂禮一拜。

DSC02889.jpg

拜別彌勒佛繼續前行,接著要往列城方向前進,此時距離列城以不到180公里。

 

蘭馬玉如寺 Lamayuru Monastery

IMG_20190725_102710.jpg

我們來到距離列城前115公里的蘭馬玉如寺 Lamayuru Temple,從卡吉爾過來的這一段公路都是寸草不生的灰泥山,突然間到了一處像是綠洲的小城鎮,景色真的很不一般。

DSC02897.jpg

我站在寺院的入口往下看,整座小鎮就像矗立在沙漠中的綠洲,有一種說不出的違和感。

DSC02899.jpg

Lamayuru 是拉達克地區一處修行寺院群,海拔大約3500公尺,Lamayuru 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世紀,曾是那洛巴的閉關山洞,那洛巴是誰? 這個問題一直到了我離開這座寺院還不知道,直到後來才發現那洛巴是一位噶舉派祖師。

IMG_20190725_105849.jpg

那洛巴生於孟加拉地區,佛教僧侶,曾居於那爛陀寺。是一名密教上師與大成就者,其密法經馬爾巴及阿底峽傳入西藏,形成那洛六法傳承。西藏噶舉派傳承源自於他。那洛巴生在現今孟加拉地區一個婆羅門貴族家庭中,父親名香提瓦曼(Shantivarman),母親西里馬提(Shrimati)。他幼時聰明,修習印度教經典,很快就成為一名精通吠陀的班智達(tirthika pandita)學者。因為偶然閱讀到佛教經典,對佛教升起極大的信心,於是受具足戒,出家成為佛教僧侶,法號虛空藏)。之後成為那爛陀寺(Nalanda)和超岩寺(Vikramashila)之北門守護者。

他修習密續勝樂金剛禪法(Chakrasamvara),得到空行母的啟示,到東方尋找一名密宗瑜伽士,名為帝洛巴,跟隨他修行。帝洛巴外表看起來是一名瘋顛的老人,經常對那洛巴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在經歷許多苦行之後(十二次大苦行,十二次小苦行),那洛巴最終得到帝洛巴的灌頂及口訣,成為當時印度最偉大的修行成就者。他的生年不詳,那洛巴於(西元一一零零年)正月初八,在普拉哈裡吉祥僻靜地示現圓寂,當其肉身火化時,出現無數的舍利子。

DSC02903.jpg

那洛巴的師父叫做帝洛巴(公元988年-1069年),印度佛教密宗噶舉派開山祖師,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出生於孟加拉吉大港一個婆羅門家庭。他曾經在比哈爾一帶的寺院生活,後來受空行母指示離開。後來在西印度一帶做榨芝麻油工人與在墳墓中坐禪十二年。之後在印度各地尋找上師學習。後來受金剛總持報身佛灌頂,把學得各種瑜伽形成大手印。成為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被視為是本尊勝樂金剛的轉世。帝洛巴在(1069年)示現虹光身圓寂。他是那洛巴的上師,給他十二次大苦行十二次小苦行後為他灌頂,授他大手印法,在恆河畔,以托鞋當頭棒喝,為那諾巴宣說《恆河大手印口訣》二十九偈,直指心要。那洛巴為他最著名弟子。帝洛巴是多傑羌佛的學生和成就者,轉世後名叫馬爾巴,之後轉世至今,名為 Lama Ngawang Choygal (阿旺秋吉),現居住在不丹,是尊貴的國師之一,沒有皇帝的批准是不能隨便出國訪問的最高級別的仁波切之一。

DSC02905.jpg

那洛巴與帝洛巴的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還是不理解,藏傳佛教這麼多宗師實在不容易記住,但是一提到大寶法王葛瑪巴大家一定都知道那洛巴是嘎舉派的創始宗師,也就是和大寶法王是同一派的,再加上他是印度傳奇僧人阿底峽大師的師父,所以......很厲害的。

DSC02906.jpg

這座寺院真讓我感覺就像來到了西藏,早期這裡也屬於西藏的領地,二次大戰之後世界格局改變了,最後被印度給占領成為印度的領地,不禁感嘆時光冉冉斗轉星移。

DSC02907.jpg

大成就者那洛巴在這座寺院山洞打坐多年,,那洛巴的教法可以歸納為六個修行方式,又稱那洛六法。

IMG_20190725_105701.jpg

根據紀載,這座寺院它最初是拉達克最重要的苯教修道院;它的名字的意思是sauwastika,是苯教中流行的“永恆”象徵。Yungdrung 是最受歡迎的苯教學校的名稱。目前隸屬寺院屬於藏傳佛教於直貢噶舉派。直貢歷史記載,印度學者那洛巴(公元 956-1041 年)在一座湖泊乾涸的山谷修行並建立了喇嘛寺院,在Lamayuru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是一個叫僧格-崗廟,在Lamayuru岩石,這歸因於著名的建築師和尚南端仁欽桑布,仁欽桑波受拉達克國王委託建造 108 座寺院,在拉達克、斯皮提河谷和周邊地區的許多寺院都可以追溯到他的時代。

IMG_20190725_112233.jpg

Lamayuru Temple 的遺跡並不是很多,目前還有上百位僧侶在此地修行,是一處非常小的修道院,參訪完那洛巴大師的修行之地,我們繼續往前行。

IMG_20190725_100613.jpg

IMG_20190725_112748.jpg

路上遇到一處土質特別奇怪的山路,這邊土壤的顏色與其他地方明顯不同....

IMG_20190725_112756.jpg

我的印度好朋友多吉,寫真集一張! 謝謝他的一路相伴!

IMG_20190725_115512.jpg

這條公路上可以遇到許多機車旅行的老外,這種旅行方式是我的夢想,我想下次再來到喀什米爾旅行,我就是騎機車了! 騎車奔馳在山中公路上的感受,和搭車是不一樣的。

IMG_20190725_120912.jpg

一路上的邊檢非常的多,你需要拿上名單以及事先申請的通行資料檢查過關,喀什米爾真的是很特別的區域,有大量的軍隊住紮在此地,也可以感覺到靠近列城這邊的邊防都是軍人,不是一般的警察。

IMG_20190725_124252.jpg

繼續沿著河流往前行,古代許多印度前往西藏的僧人也走過這條路,真是天地悠悠歲月如梭,從列城這條公路往前走可以抵達中國的阿里地區,著名的西藏古格王朝也在這條河邊走廊上,坐在車上欣賞美景,也可以想想那些年大師們的故事。

IMG_20190725_124805.jpg

突然之間會看到一處綠洲,前方就是著名的修道院~阿奇。

 

阿奇寺壁畫 Alchi Monastery

IMG_20190725_140812.jpg

Alchi 位在印度拉達克地區,這座寺院群有保存良好的11是繼壁畫與泥塑雕像,Alchi 壁畫堪稱中西文化的交流之地,阿奇寺院群的壁畫塑像風格與藏傳佛教不同,此風格是是在公元一世紀到四世紀期間,貴霜王朝時期犍陀羅藝術與波斯傳統藝術相結合所形成的一種佛教藝術樣式,是拉達克地區最著名的藝術瑰寶。

IMG_20190725_140202.jpg

一到了阿奇我們先用午餐,我們來到一處綠樹包圍的酒店花園餐廳,非常多老外在這邊用午餐,阿奇位於河流旁,是一處很神奇的地方,這邊的氣候非常舒適宜人,我到了喀什米爾總覺得非常乾燥與4000公尺高海拔地區那種缺氧感,但是在阿奇你就感覺回到了海拔500公尺,氧氣充足,濕度恰到好處,瞬間讓你恢復了活力。

DSC02916.jpg

用過午餐後,我們走到寺院旁邊買門票,進去參觀阿奇寺的佛像壁畫。

DSC02917.jpg

DSC02918.jpg

由於阿奇寺內禁止拍照,所以在寺院外面有放著阿奇寺瑰寶的佛像,上面也做了一些介紹。

DSC02919.jpg

阿奇寺內

DSC02920.jpg

我在阿奇寺大殿前停了下來,眼前大殿入口的木質門廊是建造大殿之初留下來的,這些木頭雕刻可以感覺的到非常的古老,一看就是經歷數百年以上的歲月,在我走過多數的木雕石雕,你總感覺得出是經過整理和維修的,但眼前這座木標,絕對是原汁原味沒有人去維護動過,看見這些古老木造雕刻我真覺得......我是來考古的。

DSC02925.jpg

阿奇寺大殿門前,有一位僧侶在看顧,大殿內就是傳說中拉達克最有價值的佛教藝術宮殿,千年不滅的藝術品,我想如果是和郭老師來,在這一間寺院就可以停上一整天的時間駐足。

DSC02921.jpg

大殿禁止拍照,我隨手拍了一張壁畫,修道院的壁畫反映了當時克什米爾和喜馬偕爾邦的佛教和印度教國王的藝術和精神細節,眼前的壁畫是拉達克現存最古老的畫作,該建築群還擁有巨大的佛像和精美的木雕和堪比巴洛克風格的藝術品。

DSC02922.jpg

我說說大殿內的壁畫與塑像是什麼模樣,大殿內所有藝術品看上去非常古老,但同時又保持非常鮮豔的色彩,我到了敦煌普窟或印度阿疆塔石窟,這些大名鼎鼎的石窟看起來古老卻充滿著人味,壁畫有著歲月的痕跡顏色褪去,但是阿奇寺內的壁畫塑像你一看到就被電住了,明明是如此古老的壁畫,飽經風霜的歲月痕跡卻能留下如此的鮮艷色彩,仿佛是剛到一處1000人沒人來過的古代遺跡,那種神奇的感覺,如果跟著佛學老師一起來,肯定可以聽見非常精彩的解說。

DSC02923.jpg

根據寺院資料記載,阿奇寺許多壁畫是大譯師仁欽桑布(959-1055年)的主持下,招募了當時最優秀的畫師為阿奇寺繪製壁畫,擁有佛教藝術的最高水準,阿奇寺內有喀什米爾風格壁畫,也有部分的帕拉風格壁畫並存在不同的殿堂內,這些壁畫現在看起來依然是鮮明如初,辣經千年歲月依然保存良好,壁畫除了佛像之外,也有那種穿上華麗服飾的中亞人,或是看起來是當地朝貢的伊斯蘭使者,色彩調整得非常好,尤其是鮮紅色的壁畫很搶眼,我想剛這些壁畫完成的時候一定是非常的美豔。

IMG_20190725_142724.jpg

阿奇寺是一處值得一訪的佛教藝術聖地,拉達克地區位於西藏與中亞巴基斯坦的貿易走廊上,所以留下非常多的藝術文化遺跡,存在寺院之內的壁畫有著獨一無二的時代風格,我想講再多也不如親身來一次親眼見見證。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OLV6L5T054413I4.html

https://www.artdesign.org.cn/article/view/id/41287

阿奇寺藝術瑰寶 最完整的介紹

 

力奇寺 Likir Gompa

IMG_20190725_152709.jpg

力奇寺(Likir Gompa)為十四世紀,由西藏僧侶於拉達克所建立的第一座寺院,十五世紀歸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早期曾毀於大火,並於十八世紀重建。寺內以彌勒像為佛裝,表面以金箔鋪成。左手結說法印,右手結與願印,雙手拈龍華枝,順手臂緣上於肩處,上有象徵彌勒的寶瓶與法輪,坐於彩繪的師子座上。此像為該寺現代所建立的一尊室外大佛,為拉達克全境最大的佛像。

DSC02926.jpg

IMG_20190725_152636.jpg

朝遠方望去,看見一處山谷之間有一間藏傳佛教寺院,我們朝著這座力奇寺前進

DSC02930.jpg

力奇寺是我們前往列城前最後一間尋訪寺院,脫下鞋子進入大殿朝拜!

IMG_20190725_153527.jpg

DSC02931.jpg

接著到了彌勒大佛雕像前,這尊大佛是近代所建立的,手持蓮花端坐在寶台上

IMG_20190725_160325.jpg

彌勒佛,早期在中亞流傳的信仰中被稱為彌賽亞救世主,早期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犍陀羅時期的佛像,多為帥氣的鬍鬚歐洲人模樣,佛教傳到中國彌勒佛在國人心中就是一位大肚和尚,佛祖啊!! 你真的太厲害了,2000年前創造了一門修行的法門,至此之後佛教流傳到亞洲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修行文化,讓地球的旅途中增添了多采多姿的文化色彩。

DSC02933.jpg

DSC02934.jpg

無人出沒的寺院,有一種孤寂感,巡拜完畢要離開了。

IMG_20190725_171108.jpg

下午五點左右,我們逐漸接近喀什米爾~列城,筆直的道路讓,心曠神怡!

IMG_20190725_171117.jpg

一路上常常有迎面呼嘯而過的機車旅人

IMG_20190725_172618.jpg

見到這台飛機,表示我們已經到了列城,列城非常的熱鬧觀光客也很多,我們繞進盤山小路抵達我們晚上住宿的酒店 Grand Yesmin,這間酒店位於列城最熱鬧的市區旁,走路就可以前往逛街了,住宿酒店地點選得好,這是一定要的!!

IMG_20190725_200507.jpg

今天也累了,和酒店的貓貓玩,晚上發呆,一夜好眠,期待明日的旅程。

 

arrow
arrow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