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P0085

 

台灣宗教蓬勃發展,自明清以來先人渡海來台開墾,伴隨著許多具有歷史意義及特色的廟宇,護佑著台灣先民,一直到了現代,古老的寺院文化在台灣落地生根,成為別具台灣特色的寺廟建築,至今香火旺盛歷久不衰!

 

艋舺龍山寺

 

龍山寺 (觀音菩薩)

三邑人士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並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臺。龍山寺不僅是居民信仰中心,舉凡議事、訴訟等均祈求神靈公斷。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中,法軍侵占基隆獅球嶺,當地居民乃組織義軍,以龍山寺印行文官署,協助擊退法軍,獲光緒皇帝賜「慈暉遠蔭」匾額。龍山寺歷經嘉慶二十年(西元1815年)大地震重修,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暴風雨侵襲再行修築,至民國八年棟樑遭白蟻蛀蝕,當時住持福智大師率先捐出一生積蓄七千餘元,集資修復,奠定今日龍山寺之規模。民國卅四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空襲摧殘,中殿全毀,惟觀世音菩薩聖像仍端坐蓮臺,寶相莊嚴;以往遇有空襲,居民皆以觀世音菩薩蓮座下為避難所,然此次空襲前夕,避難居民因不堪兇蚊肆虐紛紛返家,以致中殿受毀時無人受難,居民相信是觀世音菩薩庇護而奔相走告,此一神蹟更使得觀世音菩薩成為艋舺居民一大精神支柱。

 

行天宮

 

行天宮 (關聖帝君)

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主祀關公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行天宮是北臺灣參訪香客最多的廟宇之一;歷史最悠久的行天宮是北投分宮,次之是三峽分宮,本宮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為行天三宮最晚成立者,行天宮也成為臺北市武廟的代表,廟門設計上與文廟臺北市孔廟相同,大門均沒有門神,用欞星門108顆門釘代表108個天神36天罡72地煞。行天宮宣揚正信理念,以道德教化及社會關懷為依歸,力行宗教、文化、教育、醫療、慈善五大志業。企盼淨化人心,共創溫馨祥和社會

 

霞海城隍廟

 

霞海城隍廟 (城隍月下)

台北霞海城隍廟是北部知名的廟宇,五月十三日的迎神賽會曾與北港朝天宮的廟會齊名,惟隨著時代變遷,月下老人的靈驗和城隍爺的傳奇讓人傳誦不已。 月下老人又稱月老,被視為掌管人們姻緣之神,近幾年在國曆二月十四日西洋情人節、農曆七月七日傳統情人節以及八月十五日月下老人生日,前往祭拜、祈求月下老人牽紅線的信徒更是絡繹不絕。

 

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 (保生大帝)

大龍峒保安宮主要祭祀的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音韜),醫名頗盛。逝世後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供奉為地方神祇,於白礁建廟奉祀。1150年宋高宗頒詔賜名為「慈濟宮」。1742年,移居大浪泵漢人因普生瘴癘,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台灣。而該神祇正是慈濟宮所祭祀的保生大帝,其目的,是希望該醫神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之後,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浪泵該地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1804年,四十四崁所在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擬將其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大廟宇。經過多年施工後,於1830年完工。1835年後與台灣許多廟宇相同,都是揉合儒(鸞堂信仰)、釋(佛)的道教廟宇。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 (媽祖)

大甲鎮瀾宮,俗稱大甲媽祖宮、大甲媽祖廟,主奉天上聖母媽祖,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知名廟宇之一。近年來,大甲鎮瀾宮媽祖的遶境進香發展成宗教界的盛會,曾遠赴湄洲媽祖廟進香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甲媽南下遶境進香活動。相傳,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建湄洲人林永興奉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香火來臺,於大甲定居,信眾紛紛參拜,地方士紳為之建祠奉祀。乾隆卅五年(1770年)改建,名曰「天后宮」。乾隆五十二年(西元1787年)重建,載於臺灣府淡水廳文獻中。往後由大甲分司宗覲庭、進士陳峰毫、士紳連崑山、平埔族原住民頭目巧化龍等著名檀越,屢次重建,擴大廟宇,以天后能鎮海安瀾,改稱為「鎮瀾宮」。

 

新營太子宮

 

新營太子廟 (三太子)

新營太子宮位在臺灣臺南市新營區太北里45-2號,為一主祀哪吒太子的道教廟宇,建於清雍正六年(1728年)。廟史悠久,臺灣不少廟宇的哪吒太子,為此地分靈而出。每年舊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太子寶誕,各地宮廟返回謁祖朝聖、香客絡繹不絕。尤其建築物歷具古風,剪粘文藝頗有價值,曾奉原臺南縣政府核定,為縣定古蹟。

 

烘爐地

 

財神廟文化

石碇五路神 金山財神廟 南山福德宮 (烘爐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yce 的頭像
    Boyce

    Master 旅人時光.Buddha.Archangel.朝聖旅行.探索世界的盡頭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