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558.jpg

松山大戰遺址公園是為紀念滇西抗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松山戰役而建,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松山是滇緬公路咽喉要塞,被軍事專家稱為「東方直布羅陀」。松山戰役是滇西抗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是中國戰略反攻階段轉折性戰役,是中國軍隊首次殲滅一個日軍建制聯隊的戰役,被美國西點軍校作為二戰中山地叢林攻堅戰經典戰例錄入教材。在這次戰役中,中國遠征軍先後投入兩個軍約4萬人的兵力,從1944年6月4日開始進攻,至9月7日攻克松山,苦戰3個月零3天,取得完全勝利,全殲日軍1260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7600餘人。

DSC05485.jpg

在中國對日抗戰中有許多經典的大戰之地,在教科書上記載著,這次來到騰衝特地包車來到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的地點,這種感覺就像教科書上的故事,你踏上了這段故事,也身在其中。

DSC05486.jpg

松山戰役是中國遠征軍最慘烈的一場戰爭,日軍發揮堅強絕卓的意志力死守松山,中國遠征軍用血肉之軀消耗作戰誓死打通松山要塞,日軍在亞洲戰場的第一個所謂「玉碎」戰。日本天皇親授的聯隊軍旗被毀,旗冠深埋地下,113聯隊不復存在,成為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首次遺留上千具遺骨迄今無法收斂的敗仗。

DSC05489.jpg

走上台階,前往中國遠征軍紀念園區

DSC05508.jpg

在2013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8周年紀念日之際,中國遠征軍雕塑群落成,由雕塑家李春華創作並捐贈。整個雕塑群位於滇西抗戰主戰場松山主峰子高地南側,佔地約17500平方米,由402座單體雕塑組成,用東方造像方式,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分將軍、夏裝士兵、秋裝士兵、冬裝士兵、駐印士兵、娃娃兵、女兵、跪射兵、炮兵、在世老兵、戰馬、吉普車12種方陣。

DSC05491.jpg

龐大的中國遠征軍雕塑群

DSC05492.jpg

走在緩坡上的雕塑群中,402座遠征軍白色雕塑,分12個陣型巍然站立,面朝松山戰場遺址。雕塑群前方是一塊寬敞的空地,放眼望去,整個雕塑群成階梯狀前後分佈。遠征軍雕塑群最前端則種了幾棵青松,前兩個方陣分別為持槍與不持槍的軍人,而後可以看到娃娃兵和女兵以及作跪射姿勢的男兵陣型。中國遠征軍雕塑群再一次向世人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主戰場中國軍隊的英姿。

DSC05493.jpg

娃娃兵

DSC05495.jpg

遠征軍老兵方陣

由28座2013年9月3日前尚在世的遠征軍老兵雕像組成,突出付心德、劉桂英、鮑直才等28位在世中國遠征軍老兵,以表達遲到的關懷和對中國抗戰的深刻理解,讓後輩銘記中國遠征軍的悲壯歷史。

DSC05496.jpg

集結號

DSC05497.jpg

DSC05499.jpg

中國遠征軍雕像,面向松山

DSC05498.jpg

松山戰役紀念碑

DSC05502.jpg

孫立人將軍

DSC05504.jpg

DSC05506.jpg

史迪威將軍

DSC05510.jpg

DSC05509.jpg

現在的松山戰役遺址,經過整修之後已經成為一處公園,我在這裡租了一個導遊,展開了今天的參觀

DSC05511.jpg

松山是一處要塞群,扼守的滇緬公路,日軍精銳113聯隊用了一年的時間構築了龐大的要塞群,竹子坡、滾龍坡、松山主峰,遍佈整個松山,聯隊3000多人,日軍守備指揮官是金光惠次郎。

DSC05513.jpg

遠眺怒江,松山位於高黎貢山南峰下,控制惠通橋的進出要道,70多年前就是在這個地方,中國遠征軍與日軍展開最後決戰,也改變了二戰歷史。

DSC05515.jpg

松山頂峯海拔2200米,是滇緬公路上的咽喉,是易守難攻的雄關要地。1942年日軍侵佔滇西,松山由日軍第56師團被稱為“戰爭之花”的113聯隊駐守。日寇在松山構築的陣地主要有松山主峯子高地、滾龍坡、大埡口、長嶺崗(包括大寨、黃家水井、馬鹿塘)四個能獨立作戰的堅固據點組成。陣地上有山炮、戰車、汽車及其掩體,設有醫院及慰安所,地下有電話、通訊、供水、照明等系統設施,有小型發電廠一座。糧秣彈藥儲備充足。1944年,中國遠征軍由宋希濂將軍、衞立煌指揮第11集團軍之71軍和第8軍(軍長何紹周)經過3個月零3天戰鬥攻克。

DSC05517.jpg

松山戰役中,原本中國遠征軍要先攻打騰衝,但情報洩漏後日軍56師團重兵支援騰衝,所以中國遠征軍只能硬扛松山,這是不得不為之的決戰。

DSC05518.jpg

子高地是日軍的總部,被中國遠征軍採用爆破的方式爆破,日軍被全殲。

DSC05519.jpg

看著我走過的地下,此樹還有日軍數千屍骨尚未收斂。

DSC05522.jpg

面積不大的松山分布著許多地下坑道,我很難想像這些地方日軍可以堅守三個月之久,日軍113連隊有3000多人,主力部隊2000人去支援騰衝,實際上松山只剩下1000人出頭,就靠這1000人可以堅守三個月,日軍意志強大,這讓我想起衡陽戰役,只是腳色互換了。

DSC05524.jpg

松山戰役是日軍玉碎戰役之一 (同歸於盡),日軍艱苦的支撐了三個月才遭到全殲。

DSC05525.jpg

日軍戰壕,當年這邊是激戰之地

DSC05526.jpg

日軍的合照,拉孟陣地,子高地

DSC05528.jpg

DSC05532.jpg

DSC05529.jpg

子高地日軍地堡,日軍要塞最後據點,決戰中被國軍爆破,我們就站在子高地上,這處子高地有很多日本前來弔唁,但中國不允許日本人來此收斂日軍屍骨,我們底下埋藏著許多日軍屍骸

DSC05531.jpg

子高地爆破圖

DSC05533.jpg

日軍要塞遺跡

DSC05534.jpg

DSC05535.jpg

曾經是坑道入口,如今已經無法進入了

DSC05538.jpg

DSC05539.jpg

DSC05540.jpg

DSC05541.jpg

沿途有許多告示牌,可以知道每一處的軍事遺跡

DSC05543.jpg

有一位日本記者平野實採訪了松山戰役中為數不多倖存的日軍,寫了一本書叫做異域的鬼,拉孟屈全滅,裡面記載了許多松山戰役中的實錄。

DSC05545.jpg

在這座著名的歷史遺跡,遙想著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中日兩軍廝殺,希望世界能夠多一點和平

DSC05544.jpg

日軍兵舍遺跡

DSC05546.jpg

松山的戰略地位尤其重要,它扼守著滇西進入怒江東岸的交通咽喉。緊靠怒江惠通橋,「前臨深谷,背連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於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橋頭堡,扼滇緬公路要衝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而且掌握著怒江戰場的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還與騰衝,龍陵形成犄角之勢,互相呼應,松山不克,滇緬公路不通,交通運輸困難,反攻龍陵、騰衝,就會得而復失」。所以說,松山戰役是滇西戰役中關鍵性的戰役,松山被稱為「東方的直布羅陀」。

DSC05547.jpg

松山戰役是中國抗日戰場首次獲得勝利的攻堅戰、中國戰略反攻階段「轉折點」之戰。

DSC05550.jpg

日軍碉堡

DSC05552.jpg

少數倖存的日軍

DSC05553.jpg

中國遠征軍第八軍第103師抗戰陣亡將士公墓埋葬了103師陣亡將士672位,是該師官兵在勝利後來此收集的該師陣亡將士遺骨,墓碑上刻有師長熊綬春撰寫的碑文(題詞)和先烈的姓名。

DSC05556.jpg

臘勐市區,我走過松山的烽火歲月。

 

arrow
arrow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