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觀音寺坐落於新津縣城南約7.5公里的永商鎮寶橋村,面臨邛水,背負群山,蒼松翠柏,清水環繞,山如九峰拱衛,狀如蓮花,故有蓮華接翠之稱。觀音寺,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8年),元末損毀,明代曾重建殿宇十二重,後再遭焚毀,經康熙、乾隆、道光年間修補,成為川西地區著名佛寺之一。
目前分類:佛教石窟藝術行旅 (24)
- Sep 22 Sun 2019 14:31
【中國四川】成都 - 新津觀音寺.佛教十二圓覺壁畫.毘盧殿
- Sep 20 Fri 2019 12:51
【中國四川】樂山 - 夾江千佛岩.隋唐摩崖造像.青衣絕佳處
夾江千佛岩,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城西3公里處。夾江,于隋朝開皇年間(西元593年)建縣,因城西北有“兩山對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勝而得名,在靠青衣江左岸的石壁上,排列著271窟石刻造像共2400餘尊,故稱"千佛岩"。除摩崖造像外,還有琳琅滿目的歷代題刻。
- Sep 19 Thu 2019 14:10
【中國四川】樂山 - 樂山大佛.凌雲寺.眺望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
樂山大佛,全名嘉州淩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的淩雲山棲鸞峰,位於淩雲寺的南側,因其所在地而得名嘉州大佛,樂山大佛的具體始建時間大致為為唐代「開元初」,最早是由貴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鑿的佛像為彌勒佛,其目的是為了減弱該河流交匯處的水勢。貞元十九年(803年),樂山大佛修造完成,整個工期前後歷時約90年的時間。為此韋皋專門撰寫了《嘉州淩雲寺大彌勒石像記》,並將其刻在了大佛龕窟右側的臨江崖壁上。建成後的樂山大佛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坐像。
- Sep 14 Sat 2019 00:00
【中國四川】遂寧 - 廣德寺.觀音故里.觀音勝境.西來第一禪林
廣德寺、靈泉寺同屬四川省遂寧市城郊兩大寺廟,相距僅3公里,都為著名的觀音道場。遂寧市自古流傳著“觀音菩薩三姐妹,同鍋吃飯各修行,大姐修在靈泉寺,二姐修行在廣德寺,唯有三姐修得遠,修在南海普陀山”的傳說。廣德寺、靈泉寺作為觀音的道場,香火興旺,聲名遠播,被民間譽為“中國觀音故里”。
- Sep 13 Fri 2019 01:49
【中國四川】廣元 - 千佛崖.大雲寺.古蜀道.金牛道遺址
千佛崖摩崖造像位於廣元城北4公里,嘉陵江東岸,金牛古蜀道上,歷史悠久,雕刻技藝精湛。石窟始鑿於北魏晚期,興盛於唐朝,止於清代,歷經千年,從而形成一座佛崖長近388米,高45米,造像950餘龕, 7000餘尊的佛教石刻藝術寶庫。佛龕層疊分佈,密如蜂巢,是四川規模最為宏偉的石窟群,也是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蜀道金牛道——廣元段的核心遺產點。
- Sep 12 Thu 2019 00:43
【中國四川】巴中 - 皇澤寺.石窟摩崖造像.唐朝武則天家廟
皇澤寺位於四川省廣元城西嘉陵江畔。皇澤寺是中國唯一的武則天祀廟,寺內還保存著開鑿於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龕、1203軀皇澤寺摩崖造像及其歷代碑刻,皇澤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原名“烏奴寺”,一名“川主廟”,相傳是為了紀念李冰與二郎的。唐貞觀年間,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任利州都督時,武后就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權以後,施脂粉錢修建當時已具規模的川主廟,後取“皇恩浩蕩,澤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澤寺”。據明代陳鴻恩所撰《皇澤寺書事碑》載:“皇澤寺相傳為武后創”,清代張邦伸《雲棧記程》中也說:“武后秉政,建皇澤寺於此”。
- Sep 11 Wed 2019 10:48
【中國重慶】大足 - 寶頂山石刻.佛教摩崖造像.大足石刻.上朝峨嵋~下朝寶頂
大足石刻最初開鑿於初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尖山子摩崖造像),歷經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於兩宋(960~1278年),明清時期(14~19世紀)亦有所增刻,最終形成了一處規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群,其內容為釋儒道三教合一,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國南方石窟藝術中的頂尖之作。寶頂山石刻位於大足城區東北15公里。造像開鑿於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歷時70餘年。創始人為宋蜀中名僧趙智鳳。
- Sep 10 Tue 2019 10:45
【中國四川】榮縣大佛.大佛寺.唐代摩崖造像.嘉州大佛雄~榮州大佛美
榮縣大佛位於四川省榮縣老城區東南,大佛建造於唐代,高36.67米,頭長8.74米,肩寬12.67米,體寬14.6米,膝高12米,腳寬3.5米,是世界第二大石刻佛像和世界第一大石刻釋迦牟尼(如來)佛像。大佛依山鑿成,頭與山巔齊平,氣勢雄偉,造型莊嚴圓滿,形神俱備。歷經千年,至今保存完整,是中國石刻遺存之藝術瑰寶。
- Sep 10 Tue 2019 00:10
【中國重慶】大足 - 北山石刻.龍崗山.佛教摩崖造像.大足石刻
北山,古名龍崗山,距大足縣城龍崗鎮北1.5公里,海拔545.5米,北山佛灣摩崖造像,開鑿於西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紹興)。以大佛灣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觀音坡、營盤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處。造像崖面長約300米,高7~10米。龕窟密如蜂房,分為南、北兩段,通編為290號(1~100號為南段,101~290號為北段)。其中造像264龕窟,陰刻圖1幅,經幢8座。龕窟如蜂房。造像5000餘尊。造像細膩精美,技藝嫺熟巧妙。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淺小龕窟殘毀外,其餘均保存完好。
- Sep 09 Mon 2019 01:15
【中國四川】安岳 - 圓覺洞.西方三聖石刻.飛天.佛教摩崖造像
圓覺洞現存的103窟石刻,是在唐、五代、北宋時期陸續營造的,內容豐富,規模宏大,造型佈局獨具一格。這些石刻造像刻工精雕細琢,技藝精湛高超,造型典雅俊美,展示了西元8—12世紀中國民間佛教、道教信仰和極盛時期石刻藝術的風采,是中國石刻藝術唐宋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佛教文化、藝術從神秘化走向世俗化、民族化的歷史見證。雲居山原名靈居山,明代起改稱雲居山。
- Sep 08 Sun 2019 23:11
【中國四川】廣漢 -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三星伴月.青銅神樹
三星堆博物館(Sanxingdui Museum)於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開放,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星堆遺址東北角,地處廣漢城西鴨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陽26公里,是中國一座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有兩個展館,其展示面積近12000平方米。
- Sep 08 Sun 2019 11:05
【中國四川】資中 - 重龍山.重龍閣.永慶寺.隋唐摩崖造像
重龍山位於內江市資中縣縣城東北處,有一座小山,“山勢盤屈,隱若龍轉”,人們叫它重龍山。重龍山上,名勝古跡遍佈全山,既有西蜀名刹永慶寺、宋代來鶴亭、文命誕敷牌樓、內城牆、重龍閣、壽音閣可供遊憩,又有君子泉、北岩摩崖造像和喚魚池可供觀賞,唐宋以來,這裡就是有名的遊覽勝地。
- Sep 07 Sat 2019 02:02
【中國重慶】大足 - 南山石刻.廣華山.佛教摩崖造像.大足石刻
大足南山石窟造像開鑿於南宋紹興年間(西元1131-1162年),崖面長86米,高3.5至10.2米,摩崖造像一共有15龕,是中國石窟藝術中罕見的神仙體系最多、最集中、最完備的純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書卷氣最濃的一處石窟。生動反映了西元12世紀道教已由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演變為神系、神階明確的“三清”、“四禦”信仰的歷史事實。大足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為代表,共刻像421尊,在洞窟形制上體現出道教儀式中旋繞一法的運用。在中國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為精美,有著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 Sep 06 Fri 2019 16:51
【中國四川】安岳 - 臥佛院.釋迦牟尼涅槃聖跡圖.佛教摩崖造像
臥佛院位於四川省安嶽縣城以北25公里八廟鄉臥佛溝。唐代在此建有規模壯觀的臥佛院。現寺院雖毀,但在長約1公里的臥佛溝、兩側高約20余米的崖壁上,保留著盛唐摩崖造像1613軀,石刻經文15窟,碑刻、題記、經幢、異獸圖像等數十處。其造像區長達865米,龕窟142個。
- Sep 05 Thu 2019 14:21
【中國四川】巴中 - 北龕石窟.佛教摩崖造像
北龕石窟位於四川巴中縣城北1公里巴河北岸的蘇山南麓。北龕現有造像34龕窟,348軀。始鑿于初唐,以盛唐造像最多。佛教造像雕刻精細,線條柔和,小巧玲瓏,多彩多姿。此為保存較好的佛龕,色彩豔麗。
- Sep 04 Wed 2019 14:49
【中國四川】安岳 - 茗山寺.佛教摩崖造像
茗山寺,又名虎頭寺。該寺位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頂新鄉民樂村的虎頭山巔。距安岳縣城60公里,因「唐道佛骨禪宗更播於名山」造寺得名,該寺始建於唐元和年間而盛於北宋。現寺存唐、宋摩崖造像63尊,共13窟,圓雕石像31尊,其中5至7米的8尊,1至4米的造像50餘尊,碑刻19通,題記4處。造像數目雖不很多,但規模十分宏大,皆雕刻於頂峰絕壁,雄偉壯觀,藝術精湛,是極有價值的摩崖石刻精品。
- Sep 03 Tue 2019 17:30
【中國四川】安岳 - 毗盧洞石刻.水月觀音.紫竹觀音.佛教摩崖造像
毗盧洞位於安岳縣城東南的石羊鎮赤雲片區油坪村塔子山上,毗盧洞是毗盧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觀音堂的總稱毗。盧洞石刻造像始鑿於五代後晉天福年間,宋代為極盛時期,這裡是北宋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場之一,現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題記32處。最著名的一尊造像是觀音堂內地水月觀音,俗稱紫竹觀音。
- Sep 02 Mon 2019 16:30
【中國四川】安岳 - 華嚴洞.大般若洞.佛教摩崖造像.石刻藝術瑰寶
華嚴洞位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石羊鎮箱蓋山上。華嚴洞因內刻華嚴三聖而得名。洞高6.2米,寬11.1米,深11.3米,窟正面呈矩形。華嚴洞造像以密宗為主,是釋,道,儒同窟造像題材達39種。其佈局嚴謹,造型奇妙動靜結合,虛實得體採光科學,殿堂似的石窟燦爛輝煌氣韻生動在中國石窟造像中獨樹一幟,是北宋石刻藝術精品,是安岳石刻旅遊區造像窟中最大的、保存較完好的洞窟。
- Sep 02 Mon 2019 14:03
【中國四川】巴中 - 南龕石窟.佛教摩崖造像
四川巴中城,曾榮獲石窟之鄉美名,它有龕、南龕、北龕、西龕,尤以南龕最勝,規模宏大,雕嵌玲瓏,械櫛比相連,它是古代石窟藝術的優秀代表,它是巴州古文化的結晶。南龕石窟,即巴中南龕摩崖造像,簡稱南龕石窟,或稱南龕坡,位於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龕坡山腹,岩石壁立,高十餘丈,長數百尺,方正如削,列層分龕,鑲佛累累,南龕造像,始創于隋,盛于唐,不斷增鐫,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石窟群。
- Aug 28 Wed 2019 00:33
【中國四川】安岳 - 千佛寨石窟.森林公園
千佛寨位於安岳縣城西郊大雲山上,山頂四周天然形成的岩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餘尊而得名。千佛寨,唐代名“棲岩寺”,清代康熙年間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滄桑,幾經興廢,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將僅存的大雄寶殿付之一炬。現在這裡沒有了寺廟,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幾千尊造像,故群眾又稱它為千佛寨。千佛寨的石刻造像,規模恢巨集壯觀,共有造像105龕,大小佛像3061尊,分佈在南北兩岩,整個造像區長達7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