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0039.jpg

伏虎寺,又稱伏虎禪院、神龍堂、虎溪精舍,位於四川峨眉山山麓,晉代為一小廟,唐代雲安禪師重建,旁有龍神堂、藥師殿;宋朝時為“神龍堂”;明朝被毀,清朝順治八年重建,更名“虎溪精舍”,後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勝幢以鎮壓,更名“伏虎寺”,康熙皇帝曾為伏虎寺題寫的“離垢園”;該寺為典型漢傳佛教建築風格,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彌勒殿、菩提殿、大雄寶殿、五百羅漢堂、禦書樓以及禪房、僧舍等。

DSCF0019.jpg

峨眉山的“布金林”是國內外佛教勝地中唯一的一片“布金林”,楠木森森,古柏遮天,古蕨苔蘚如毯覆地,佛氣氤氳,彌漫山林寺周。置身其間,仿佛面朝佛祖,心生佛緣。據說,當燦爛夕陽的萬道金光滲透林間之時,才是觀賞“布金林”的妙景佳期。  伏虎寺前,建有一座二重簷的“布金林”牌坊,“布金林”三字由沈鵬題寫。“布金林”牌坊上面,就是伏虎寺。

伏虎寺布金林,此處是古代步行上峨嵋山的古道之一,沿著階梯而上,可以見到虎溪精舍牌匾,穿過牌匾進入就是離垢園。

DSCF0030.jpgDSCF0031.jpg

伏虎寺離垢園牌匾上的三個大字,是清朝康熙皇帝來此時,親筆所題寫的.從離垢園看庭院四周的屋頂上,一年四季都沒有枯枝敗葉,整個寺院無塵無垢,被世人視為奇跡,所以稱為"離垢園"。

DSCF0028.jpg

彌勒殿是伏虎寺的第一個大殿,裡面供奉的是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塑像。

DSCF0039.jpg

大雄寶殿是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的,在殿前有很多長明燈,也叫做佛前海燈,寺宇建築構成若干個四合院,隨意性很強,但有一點很具有代表性的,完全帶有川西民居特色的烙印。峨眉山地處盆地西南,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很大,工匠來自民間,民間建築與寺廟建築手法相融,重簷,單簷,歇山,懸山,硬山並用.小青瓦,木皮屋面,素脊,幾近院落,一般以主殿"大雄寶殿"為主。大雄寶殿在伏虎寺的中軸線上,而縱軸線上的建築也是各有千秋。

DSCF0043.jpgDSCF0044.jpg

羅漢堂地處伏虎寺的最高處,最早修建於清朝,裡面供奉著五百羅漢。伏虎寺五百羅漢堂裡實際有四百九十九尊羅漢,為什麼叫做五百羅漢堂呢?在門前羅漢堂的香爐,每天都是香煙繚繞,煙火不斷的.據說當初塑羅漢的大師也是一位羅漢,所以大家說的五百羅漢實際上只有四百九十九尊,而還有一尊就是這位大師。在羅漢堂的中間有一尊面佛,他是觀音的化身.在四面佛的周圍就是羅漢堂的五百羅漢,這些羅漢的神態都不相同;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愁眉苦臉,有的兇神惡煞.但有一點卻是相同,那就是每一尊羅漢都是栩栩如生。在五百羅漢中間有一位長相跟大肚彌勒佛長相很相似的羅漢,叫做"布袋羅漢"。(百科資料)

DSCF0048.jpg2015boss2845.jpg

華嚴寶塔是在伏虎寺大雄寶殿的左上方,這個塔鑄造于明朝萬曆十三年,華嚴寶塔是伏虎寺的鎮寺之寶.這樣一座精美而巨大的銅塔鑄造於將近八百年前,而且是一次鑄造完成,整座塔高度有5.8米,塔身沒有任何拼接的痕跡。

DSCF0041.jpg

吉樂朝聖旅遊的旅客,佛道同行,沒有任何的違和感。

DSCF0055.jpg

伏虎寺原為一小廟,舊名藥師殿,行僧心庵開建。南宋紹興年間,行僧心庵再建。伏虎寺得名,一說寺院附近山中有虎傷人,僧士性建「尊勝幢」以鎮虎患,改名伏虎寺。一說因伏虎寺的後山形如伏虎而取寺名,伏虎寺名也沿用至今。清順治年間,貫之和尚率弟子可聞大師重建寺院,歷時二十餘載始成,名「虎溪禪林」,亦稱伏虎寺,為全山最大寺廟之一。

DSCF0052.jpg

漫步在伏虎寺的佛光下,朝聖之旅,很幸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伏虎寺 峨嵋山 離垢園
    全站熱搜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