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90816_172435.jpg

石窟庵(韓語:석굴암 Seokguram),是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吐含山的佛教寺院,在佛國寺東方約4公里處,其特點為花崗岩建成的人工石窟,以及工藝精湛的本尊佛坐像。石窟庵始建於新羅景德王10年(西元751年),距今有超過一千二百年的歷史。石窟庵於1962年12月被指定為韓國國寶第24號。1995年,石窟庵與附近的佛國寺一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佛國寺與石窟庵被認為是新羅佛教藝術的經典代表。

IMG_20190816_165324.jpg

那年夏天,走了一趟釜山美食之旅,順便來了慶州吐含山石窟庵,這裡有一處佛教石窟,石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韓國非常古老的國寶,吐含山名字挺有趣的。

IMG_20190816_171752.jpg

石窟庵最早在統一新羅(668~935年)時期,由跨越景德王與惠恭王時期的宰相金大城(700-774年)於景德王10年(西元751年)開始建造;惠恭王10年(西元774年)竣工完成,建成之初叫做「石佛寺」[4]。根據《三國遺事》記載,金大城爲了現世的父母而建造佛國寺,又爲了前世的父母建造石窟庵。

IMG_20190816_172435.jpg

石窟庵入口為長方形前廳,其後為走廊通道,後方為圓拱形主室,直徑為6.85公尺。主室由超過360塊花崗岩石板砌成。主室天花板呈圓形頂,雕刻了蓮花紋路。石室中央供奉著本尊佛。本尊佛神態從容安詳,雕刻工藝精湛、線條流暢,為新羅佛教藝術的代表作。本尊佛高度為3.5公尺,下方有一座高1.34公尺的蓮花寶座。

Seokguram_ruin.jpg

尚未修復前的石窟庵,本尊佛後方為十一面觀音菩薩像,左、右各有五位十大弟子浮雕像。右方順時針依序為羅睺羅、阿尼律陀、富樓那、摩訶迦葉、舍利弗;左方順時針依序為目犍連、須菩提、迦旃延、優婆離、阿難陀。舍利弗右方為文殊菩薩、帝釋天;目犍連左方為普賢菩薩、梵天。走廊通道有四天王像,左有北方多聞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右有西方廣目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前廳左右兩側有金剛夜叉與八部眾。

AA.jpg

石窟庵於1962年12月20日被指定為國寶第24號,位於吐含山是座韓國典型的石窟寺廟,其正式名稱爲石窟庵石窟。它是一座以花崗岩建成的人工石窟寺院,在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爲世界文化遺産。新羅時期751年由金大城開始建造,歷經24年終於在774年竣工完成。據說石窟庵與佛國寺同樣建立於高麗時期,史書《三國遺事》中記載,金大城爲了現世的父母而建造佛國寺,又爲了前世的父母建造石窟庵。石窟庵主室呈圓形,內有本尊像等菩薩及弟子像,石窟庵正是爲了供奉本尊像而建成的。本尊像坐在蓮花寶座上,姿態柔和表情慈祥。屋頂呈半月形或弓形,上有蓮花紋的圓盤爲蓋。

IMG_20190816_173620.jpg

吐含山高745公尺,是新羅人的精神指標,也被稱作為東岳,是新羅五大名山之一。從很久以前即為佛教的聖地,山內遺物及遺址豐富,從佛國寺往東邊山上行走即可到達石窟庵。沿著山路蜿蜒而上,有一條道路尚未開通前遊客們行走的山路,在60年代有許多畢業旅行會前來參觀,當時學生們就是沿著它來往行走必經之路。吐含山因為近海,時常雲霧環繞,從海那頭吹來的霧氣就如同吸了再吐出去一般故得名吐含山。

吐含山石窟庵眺望慶州美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慶州 釜山 吐含山石窟庵
    全站熱搜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