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稱梓童帝君或文昌公,職司考試、功名,源於四川成都平原,傳說始於漢武帝時代,最初可能是山神之類的自然神,隨著信仰者日眾,逐漸轉變成人格神。於《十六國春秋》裡,文昌帝君的身份是「張惡子」,根據四川地方用語,惡子與蛇有關,推測文昌帝君原來可能是蛇神。張惡子在唐朝時因為助皇室有功,唐玄宗(712-756)授為左丞。唐僖宗(874-888)逃到四川時,張惡子再度顯靈於利縣的桔伯亭,襄助唐朝皇室,張惡子被封為濟順王。宋朝1004年時,因協助官方壓制四川暴亂,封為英顯王,至1316年(元延祐3年)時,仁宗敕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值此階段,張惡子已經轉化原有的地方神和山神色彩,成為普遍流傳的神祇,稱號也變成目前流傳的文昌帝君。

關於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全稱文昌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梓潼帝君信仰之盛行。四川地區相傳文昌帝君化身為瘟祖大神,降伏五瘟神,故能制服瘟疫。文昌梓潼帝君,本是號稱蜀王的張育,與梓潼的地方神「亞子」兩位人物合併而成的神明。時人認為「張育」即為梓潼神「亞子」的轉世化身,故稱其「張亞子」。文昌帝君與大魁星君、朱衣星君、純陽帝君、關聖帝君,合稱「五文昌」,同受士人學子敬奉。文昌帝君的陪祀神為「天聾」、「地啞」兩位書僮打扮的神祇,代表著「天機不可洩漏」、「文運人不能知」、「文人須謙卑少言」等意義。

文化

除了歷代帝王的赦封外,自十一至十二世紀起,梓潼信仰和預言科舉考試的宗教實踐之間,其關係愈趨密切。梓童真君對參與科舉考試者示以各種預言,經由氣候變化、夢境、或化為真人,提示考生以考試的重點。由於頗有靈驗,讀書人於是祭祀之以求功名。後來,文昌帝君也產生經典《梓潼帝君化書》,目前收於《道藏》洞真部,經中記載梓潼君多次感生降世的歷程,並對世人示現以儒家官員的道德典範。此外,文昌化書的相關內容如《文昌君陰騭文》也產生敬惜字紙的傳統,民間廟宇興建有敬字亭。相關的種種發展將梓童信仰塑造成今天的文君帝君,成為職掌讀書人和科舉考試的神祇。由於文昌信仰日益發展,也形成陪祀神祗的系統,明、清時期文昌帝君先是發展出侍神天聾、地啞,後來又有「五文昌」的組合模式。五文昌包括梓潼帝君、孚佑帝君、文衡帝君、朱衣神君與魁斗星君。

星宿傳說

魁斗星君是另一個與文昌帝君有關的信仰,源於古代的星神。魁星是北斗七星斗部四顆星的總稱,魁是第一的意思,魁星乃是主管文字能力、考試等的星神。北斗七星也有文昌宮,是指北斗七星中斗魁背上成半月型的六顆星。北斗星與文運、考試有關,這是因為古代有謂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因為北斗是掌管人的命數,又因文昌宮和文昌星又剛好在北斗裡,所以人們祈求文星以得功名。文昌和梓童聯結的結果,因此魁斗星也成為五文昌之一。

台灣信仰

台灣各地早期的文昌廟多與學堂結合,又稱「文祠」、「文昌祠」,多由地方士人為促進學風籌資興建。因此,全臺灣有許多文昌祠或供奉文昌的地方,目前是在書院裡或以書院為名,甚至座落在學校裡,例如南投明新書院即座落在南投集集的永昌國小內。此外,全省各地幾乎都有文昌祠,且各大廟幾乎都有文昌為陪祠神,以滿足民眾的需求。民眾在文昌誕辰或考期將近時,會帶一些諧音有吉祥之意的供品拜文昌,例如蔥表聰明;芹菜表勤勞;蘿蔔,以台語的菜頭表示好采頭;還有桂花表貴等等代表好吉兆的供品,希望這些供品帶來好運,文昌帝君賜予子女或自己學業進步、金榜題名。

<圖文資料為網路彙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文昌帝君 梓潼 魁斗星君
    全站熱搜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