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718.jpg

赤城山位於天台縣城北,赤城山又名“燒山”,高306.5米,山體由水平的中生代紅色砂岩、礫岩層疊而成,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天台山是濟公禪師的故鄉,小時候的濟公師父李修緣就是在這座山上讀書的,赤城山上多巖洞,其中有名稱的就有18個。諸洞之名大多帶有“雲”字和“霞”字,這些巖洞均留有佛教、道教勝蹟,漢高道葛玄、茅盈於此煉丹,晉高僧曇猷於此建寺,唐天台宗九祖湛然居此講經,宋活佛濟公居此讀書,赤城山又是一座佛道雙棲的仙山。

DSC01717.jpg

此次來到赤城山,是奔著濟公禪師的勝地來的,在赤誠山上有許多佛道教的遺跡,例如紫雲洞、玉京洞、以及山頂上的梁妃塔,我一個都沒有去........因為跟著朝聖團的,團中老人家爬到濟公院就差不多涼涼了,所以要把整座山走完最少要完整半天的時間,濟公院2個小時就差不多了。

DSC01785.jpg

我朝著山上走去,兩旁櫻花盛開,春天的赤城山真美! 從山下到濟公院大約15分鐘,路程雖然不長,但是角度很大足夠讓人走得累喘喘的。

DSC01726.jpg

DSC01720.jpg

濟公禪師的勝地有兩個地方,一處是濟公院,也稱為濟公西院,是濟公禪師小時候讀書的地方,一處是濟公東院,裡面是供奉濟公師父的大院,兩邊距離不遠。

DSC01753.jpg

山中小路,頗為清幽。

DSC01730.jpg

濟公院門口,看起來是一處貼著山壁而建的寺院。

DSC01731.jpg

濟公西院 建於1987年,是濟公幼時讀書之地。由齊康院士設計。融濟公身上的袈裟、酒葫蘆、薄扇於一體,其中有佛珠108顆。寺內有濟法傳大(寺),長10.5米,高3.5米,進深5.35米,寺內有龍池、鳳沼建於天然洞穴中。

DSC01752.jpg

原址在城北石牆頭,現佔地面積2671.65平方米,內供奉濟公佛像,幾經興衰,至清代順治、宣統年間兩次修整。裘了真出資重建濟公院,院址移到赤城山瑞霞洞。西院由八蓋閣、葫蘆齋、袈裟門等組成。分別是濟公的僧衣、僧帽、僧鞋的象徵。

DSC01734.jpg

濟公古洞前,這也是朝聖者與神靈溝通的勝地,我看過好幾次濟公師父出現,信仰的力量!!

DSC01732.jpg

濟公古洞 瑞霞洞

此處是一處天然形成的洞穴,也是濟公禪師的主要供奉處,是濟公少年時讀書的地方,也是南宋高道陸玄機建造濟公廟(全國最早建的濟公廟)濟公古洞,是濟公少年時讀書的地方,也是南宋高道陸玄機建造濟公廟(全國最早建的濟公廟)遺址。遺址。

DSC01743.jpg

此地是濟公禪師五大勝地之一,赤城山,濟公古洞,在台灣濟公幾乎是宮廟乩身的代言人,但在歷史上真正的濟公禪師是一位僧人,助人為善,不分各種方式,我想這也符合濟公禪師開朗的個性。

DSC01751.jpg

濟公院位於赤城山山腰,倚瑞霞洞與香雲洞而建,面積2671.5平方米。其建築頗具特色,由破袈裟、破帽、破鞋、破蒲扇、酒葫蘆等濟公形象小品組成並以遊廊相連接,為天台籍建築學家齊康院士的力作。濟公院似宅非宅、似廟非廟、似園林非園林,自成一體、質樸自然、淡雅清新、鄉土氣息濃郁,是國內馳名的建築羣體,獲得海內外建築界的高度評價。遊客贊其為:“遠望層樓近望平,依山抱洞砌霞城。濟公化作亭台現,不與千山一色型。”

DSC01735.jpg

鯨池,自古以來天然湧出的泉水

DSC01738.jpg

濟公西院上方為悟月樓,為濟公悟道之處。唐代高僧湛然在此講演天台宗教義。赤城山上層為玉京洞,巖上刻有“玉京”二字。玉京洞是道教南宋十大洞天之一的第六洞天,俗名上巖(赤城山由下至上分為三層),相傳是元始天尊玄都説法之地。赤城山山體由水平的中生代紅色砂岩和礫岩組成,因斷層抬升形成此洞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

DSC01737.jpg

赤城山早在千年前即已名聞華夏。晉孫綽《遊天台山賦》中就有“赤城霞起以建標”的千古名句。無數文人墨客慕名來此遊覽,如唐許渾、劉禹錫,宋陸游、洪适、元楊維楨、曹文晦,明徐霞客、王思任,清潘耒、齊周華等,留下了浩如煙海、彌足珍貴的詩詞曲賦和山水遊記,為名山增輝。北京頤和園澄爽齋南城樓,一直高懸着古匾額“赤城霞起”,可見赤城山早已名揚京城。

DSC01736.jpg

供滿佛像的天然岩洞,頗有台灣的風味。

DSC01739.jpg

赤城山遠眺山下

DSC01750.jpg

話説南宋赤城山瑞霞洞濟公廟落成之時,洞門口尚缺一副對聯。請人撰寫,皆認為活佛廟宇對聯非同尋常,不敢動筆。後來有人提議設壇扶乩,請活佛乩筆自撰。正欲開壇之時,突然一道士飄然而至,滿面紅光,長鬚飄逸,腰佩寶劍,灑脫異常,説:“不用乩,不用批,若要對聯我來書。”言畢,拿起乩筆,在沙盤上刷刷刷一揮而就,筆力剛勁,龍飛鳳舞。眾人看那對聯,不僅構思巧妙,意境真切,對仗工整,氣勢磅礴,還藏有玄機,是一副藏頭聯,皆鼓掌稱絕。陸玄機問:“道者仙鄉何處,尊號何字”道人隨口回答:“沒有姓,沒有名,棲居‘雙口井’。”説罷,雙袖一拂,走出洞門。待眾人回過神來想挽留時,道者已不知去向。大家議論紛紛,有一儒生尋思片刻,脫口説:“‘雙口井’是個‘呂’字,莫非是上八洞神仙呂洞賓現身賜聯”

呂洞賓情鍾天臺,來此賜聯亦屬情理之中,其《七律.題福聖觀》詩雲:“青蛇拄地月徘徊,夜靜雲閒鶴未回。欲度有緣人換骨,暫留蹤跡在天臺。”

DSC01747.jpg

重修天台山濟公院碑,這個石碑再過1000年後,就成為考古學家研究的史料了。

DSC01754.jpg

濟公東院,是位於赤城山上一處供奉濟公禪師的寺院,與濟公院鄰近,兩者互為相望。

DSC01756.jpg

濟公東院位於濟公院東邊、十八盤上端三岔路口,拓展白雲洞,依山勢而建,面積1704.7平方米。其山下有葫蘆形池塘一口,月映池塘波光粼粼,有“葫塘洗月”之景。濟公東院山門朝西南而開。門口高懸“濟公東院”匾額,有門聯“活佛神奇傳世代,赤城靈秀甲東南。

DSC01776.jpg

DSC01769.jpg

濟公堂坐北朝南,四開間,建築面積410平方米。正門懸掛“濟公堂”匾額,金光閃閃,為全國書協顧問權希軍老先生所書,筆力蒼勁,清秀瀟灑。堂前平台,中有近百平方米,視野開闊,羣山歷歷在目,是月夜觀賞“葫塘洗月”的觀景台。堂門有聯:“葫塘洗月、綠樹婆娑、清夜鐘聲連廣宇,石窟迎曦、紅霞燦爛、吉晨儀禮祭高僧。”進濟公堂。

DSC01759.jpg

一尊高3.08米,莊嚴慈祥的濟公金身坐像。像用香樟木雕成,純金妝貼,以禪宗五十世道濟禪師,明代畫像為藍本,為返樸歸真的濟公聖像。這是台灣省台北市聖壽宮諸大德所助。像上方懸“扶危濟困”匾額,旁有聯:“生疑求智眠雲悟月霞城立廟懷高士,革故鼎新行俠修心赤縣謳歌濟公。”四柱所掛兩副對聯頗富處世哲理,其一雲:“奪利爭名,冠冕堂皇能幾回;霸權欺世,喬裝美善不多時。”其二雲:“做人正直無私,若走歪門邪道求我何用;行事方圓有度,能否繩矩循規看你所為。

DSC01765.jpg

濟公堂後方為白雲洞,洞高8.5米,寬27米,深10米,內供濟公佯狂度世的百態像,每尊濟公像表述一個濟公扶危濟困、懲惡揚善的小故事,發人遐思。洞上方高懸“排雲洞”、“圓覺大師”匾額,兩旁有聯:“百態三身除腐祛邪升正氣,九門一洞更新換舊勝當年。”傍倚白雲洞東西兩首,建有頗富特色的“雙聯亭”。上下三層,飛檐翹角,遊廊通聯,情趣盎然。左為“永寧亭”。

DSC01760.jpg

神態各異的濟公禪師像,台灣風格...................。

DSC01761.jpg

我該說什麼呢? 千年古蹟內,放著違和感十足的滿滿神像....

DSC01767.jpg

濟公禪師神像上還拿著鈔票,兩邊放著酒.....OH

DSC01778.jpg

我認為赤城山最有名的還是他的自然環境,有著無數文人墨客造訪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紅光散,分輝照雪崖。
早望海霞邊 李白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去,天台訪石橋。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舟中曉望 孟浩然

DSC01783.jpg

赤城山,真是一處絕美的名勝古蹟,吸引無數的文人墨客來到此地造訪,我也來過。

 

arrow
arrow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