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407.jpg

三昧水聖地位於四川彭州市九隴鎮的九隴山上。是上三昧、中三昧、下三昧寺廟的統稱,也是佛教典籍中記載的唐代悟達國師洗愈人面瘡的泉水名。三昧是梵語,譯過來是正定或持等之意,三昧就是定心不散,佛典《大乘義章第十三說》有“心體寂靜,離於邪亂,故名三昧”之說。慈悲三昧水懺的起源,是唐朝的悟達國師,遇迦諾迦尊者,教他以三昧水洗滌人面瘡而消除累世冤業的懺法。水懺,又稱之為慈悲水懺法、慈悲道場水懺、慈悲三昧水懺,為根據印度大乘「佛名懺悔經典」於唐末五代時期所製成的禮懺文本,收錄於大正藏諸宗部。

DSC05405.jpgDSC05403.jpg

三昧禪林一共有三座寺院,分為上中下,進入三昧禪林後,首先抵達下三昧,下三昧也是規模最大的寺廟。寺院大殿位於中軸線上,只要一直往上走就可以了,下三昧的建築比較現代化。

DSC05317.jpgDSC05315.jpg

進入三昧禪林後,首先抵達下三昧,也是規模最大的寺廟,沿著步道行走,兩旁有三昧水懺起源的故事,用雕像的方式讓來訪的遊客感受這段千古歷史,悟達國師與三昧水懺。

DSC05318.jpg

三昧水懺懺法在台灣法會很常見,能夠親自來到水懺發源地的有幾人呢? 很幸運的我又來了, 先來介紹三昧水懺的由來,以下資料為網路資訊。

在唐朝懿宗皇帝時,有一位知玄悟達國師,在他年少還未被封為國師時,曾參訪叢林,掛單在一間不知名的寺裏,正巧另一位僧人也掛單在該寺,但那位僧人得了很重的病,通身長滿了瘡,發出很難聞的臭氣,所以都沒有人想要和他來往,國師住在他的隔壁,很同情他的病苦,常常照應他,一點都沒有討厭躲避的感覺。不久那位病僧的病也好了,為了道業各奔前程,在臨別的時候,那位僧人為了感激知玄和尚的德風道義,就對他說:「你以後如有難臨身,請你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隴山來找我,我會設法解救你的災難。記住山上左邊兩棵大松樹連在一起,那就是我居住地方的標誌。」說完便離去了。

DSC05404.jpg

後來知玄和尚因為德行高深,唐懿宗十分崇敬,就封他為悟達國師,還賜他沉香莊飾的寶座,悟達國師坐上寶座之後卻生起一念傲慢心,心想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於是從這時候開始,膝蓋上便生出一個人面瘡來,長得和人面一模一樣,每次還要用飲食餵他,也能像人一樣開口吃東西,悟達國師當時痛苦難忍,遍請各地的名醫,但是每位名醫都無法醫治。

國師這時突然記起過去,同住的那位病僧臨別所說的話,於是便前往四川彭州九隴山去尋找。一日,天色已晚,忽然看見了兩棵並立的松樹,再往前一看是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堂與那僧人,兩人相見甚歡,國師便把所患的怪疾告訴他,僧人便加以安慰,告訴國師不要擔心,只要用清泉水洗一洗即可。次日清早僧人就令一個孩童引領國師到巖下清泉的溪旁清洗,國師剛要捧水洗人面瘡時,人面瘡竟然大聲呼喊:「不可以洗啊!您知識廣博、見解深遠,但不知是否曾讀過西漢書上,袁盎與晁錯的典故呢?」國師回答說:「曾經讀過。」

DSC05397.jpg

原來西漢時代,袁盎和晁錯兩人素來不合,不同坐也不共語。漢景帝時晁錯為御史大夫,其個性非常的剛直忠心,他提議要削去諸侯的封地,以免他們的勢力日日強大。但當景帝削去吳、楚等七國的封地後,吳、楚等七國竟然聯合起來造反。當時的袁盎趁這個機會向景帝進言,必需殺晁錯以謝七國,所以景帝聽信袁盎的進言,就將晁錯斬死在東巿;然後拜袁盎為太常,因此晁錯含冤而死。人面瘡乃說:「往昔的袁盎就是您,而晁錯就是我,當時我被腰斬時,心懷怨恨,因此累世都在尋求報復的機會,可是您十世以來,都是身為持戒嚴謹的高僧,冥冥中戒神在旁守護,使我沒有機會報復,而今您受到恩寵,動了一念名利心,無形中德行已經虧損,因為這個緣故,我才能接近您的身邊來報仇。現在蒙聖人迦諾迦尊者出面來調解,賜我三昧法水(此三昧水是迦諾迦尊者三昧力的加持而成三昧法水),讓我得解脫,今後我不再與您為難作對了。」

DSC05399.jpg

國師聽了以後,非常震驚,連忙掬水來洗,感到痛入骨髓,甚至暈倒在地,經過好久才醒過來,醒來時,人面瘡己不知去向。乃知那位僧人是位聖僧,國師欲回寺禮謝尊者,但金碧輝煌的崇樓寶殿,已杳無蹤影。悟達國師,想到自己累世的冤結,如果不是遇到聖人,如何能夠排解?就藉此因緣,作了一個懺法,早晚禮誦。後來流傳開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禮拜的「水懺」,因為當時國師是用「三昧法水」來化解冤業,因此,就將此懺法命名為「慈悲三昧水懺」,簡稱「水懺」。

由於尊者慈悲的救度,國師對尊者的恩德銘記在心,所以後來就在這座山中簡單搭了一座茅棚住下來。那時的國師心想,我多生以來的冤業,承蒙尊者的慈恩得以解冤釋結,我該如何來報答這份恩德呢?而且經典上說,若不說法度眾生,畢竟無有報恩者,所以悟達國師便懷著懺悔的感恩心,著述了一部懺法,也就是我們現在介紹的這部慈悲三昧水懺。這部慈悲三昧水懺總共有上、中、下三卷。為何會稱水懺?就是取尊者以三昧法水洗人面瘡,解宿世的冤業為名的。悟達國師他早晚恭敬懺悔,用功精進來禮誦這部懺法,果然到臨命終時,自己能預知時至,吉祥臥而往生。

DSC05319.jpg

離開下三昧,沿著寺院後方的小徑走。往中三昧前進。

DSC05041.jpg

小徑上的摩崖石刻,千佛崖摩崖造像盤踞於至德山麓的千佛崖上。造像至今尚存37龕,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石刻中“引接眾生”的延命觀音,滿身纓珞飄帶.千手各執法器;以手支頭的羅漢,仰天依坐,神氣清逸,體態安然

DSC05388.jpg

大約走15分鐘,可以見到一處古樸的寺院,這裡就是中三昧,路上偶爾可以見到摩崖石刻,中三昧的感覺與下三昧完全不一樣,是一處隱居在山林之中的古剎。

DSC05322.jpg

中三昧文殊殿,雙手合十禮拜。

我們在中三昧參觀,剛好師父外出,空無一人,大殿也沒有開,探頭一觀。

DSC05326.jpg DSC05327.jpg

大殿內古佛,清朝年代,功德主碑。

DSC05331.jpgDSC05332.jpg

繼續往上三昧前進,三昧禪林位置最高的就是上三昧,體力不好的人先搭車到上三昧之後再步行下山比較輕鬆,但上三昧路很小需要換搭小車,一般遊覽車是上不去的。我們旅行社的性質是朝聖與探索,在夏天蟬鳴鳥叫聲,帶著遊客直奔上三昧,也感謝這些旅客根性耐力很強,一般遊客早就投訴旅行社了,要我們走這麼多路...。

DSC05338.jpg

帶約20分鐘的路程,逐漸靠近上三昧,途中會經過一處臥佛摩崖石刻。這一段山路也是最陡峭的,筆直的階梯走到大家不要不要的,一定要堅持到底。

DSC05345.jpg

歷經千山萬水設跋涉,上方就是上三昧禪林,路邊的阿伯正在泡茶聊天,我們滿身大漢漫步前進。

DSC05382.jpgDSC05383.jpg

上三昧水懺道場,大雄寶殿,這裡有一位師父在大殿內,有一次我帶團來的時候發生一個趣事,才剛到上三昧寺院的師父就說,你們是來拜水懺的吧! 有沒有帶懺本,沒有帶懺本我這邊有,結果整團就跪下來拜水懺拜了兩個多小時,真是神奇的機緣啊!

DSC05362.jpgDSC05363.jpg

上三昧水懺道場是三座佛寺中最簡樸的,由於地理位置比較偏遠,來的人相對比較少,香火的供養比較少,寺院缺乏建設有待有緣人士前來捐獻了。

DSC05364.jpgDSC05378.jpg 

寺院的師父跟我說他來到這裡已經十幾年了,看起來是沒有什麼變化。

DSC05376.jpgDSC05377.jpg

三昧水懺道場,聖水亭,雙手頂禮參拜。

DSC05350.jpgDSC05355.jpg

師父帶我們去看傳說的三昧水懺~水,是在寺院後方的一座泉水,我們靜靜在三昧泉水前瞻仰,師父就大喊~上去看看! 上去看看! 念佛的人總會有點貪心,沒關係,快上去... 啊? 什麼狀況,面對師父的熱情實在很難拒絕,大家就爬上去看看三昧水。

DSC05358.jpgDSC05360.jpg

三昧水就是從山壁自然流出的泉水,一覽傳說之地,看起來不是很乾淨,但...就是聖泉啊。

DSC05349.jpg

底下的泉水比較乾淨,有接上水管,大家裝了一瓶帶回去。

DSC05379.jpgDSC05387.jpg

功德圓滿,上中下水懺都參拜完畢,回到下三昧打齋飯,完成探訪水懺道場的殊勝旅程。

arrow
arrow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