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boss4966.jpg

高明寺背依獅子峰,面對象王峰,四周蒼峰環列,古木森森,寺前幽溪靜靜流淌,環境非常清幽。寺宇居高山之半,“日月二曜,常照臨於其下,聚而不散”,故名高明。明萬曆八年(1580),高僧傳燈隨百松大師講《童蒙止觀》於定慧真身塔院。某日,經高明舊址,見萬山聳秀,眾壑幽奇,便有買山之志。明萬曆十四年(1586),傳燈訪智者遺蹤,目睹幽溪環境,有終此之念,開始逐漸贖回寺產。十年後,傳燈著手興建大殿,此後,橫身殫力陸續建設僧房、禪堂、楞嚴壇、山門、兩廊、鐘樓、藏閣等,終32年之功,高明寺得以重興,儼然名山大叢林。

2014boss4945.jpg

走在高明寺山道之上,十分清幽,這就是幽溪道場的起源之說嗎? 根據史蹟文獻,傳燈大師于明萬曆十四年(1586)入天臺山,住幽溪。此時高明寺是“居僧失守,寺隨田廢,跡之不可泯者,唯石經幢而已。”大師感慨祖業凋零,國清寺又淪為他宗道場,遂于萬曆二十四年(1596)秋募建寺宇,辟幽溪講堂,築楞嚴壇,鑄鐵佛,刻栴檀香像,建大殿、禪堂、山門、兩廊,募置田產,印造藏經,重立天臺祖庭,以關羽、嶽飛二神為護法伽藍。在此同時,大師弘法于台州、溫州、紹興、金華、處州蘇州、杭州、嘉興、湖州等地,凡四十一個春秋,“年有重席,歲無虛筵”。並廣交名士,馮夢禎、王士性、屠隆、聞龍、陸光祖、楊德政等均執弟子禮,曾在座下受學,對弘揚天臺宗起了重要作用。(網路資料)

秀麗的獅子峰,傳燈寂後,其法孫受教繼之弘法於本山,傳燈同門傳如弘法於杭州,傳芳弘法於四明,天臺宗再盛于世,高明寺也因此確立了它中興天臺宗祖庭的地位。

2014boss4960.jpg

走在山路上經過一處懸崖,往上走可以見道天臺山美景。

2014boss4947.jpg

天台山一千多年的歷史高僧輩出,道場幽靜,今日我至此一遊果然名不虛傳。

文人墨客所留下的石刻提字。

2014boss4961.jpg

根據文獻記載,幽溪有道場,始于智者大師。相傳大師7歲時,曾夢見一高山,面臨大海。山頂有僧招手喚他攀登,並以臂接引。他登上山頂,僧說:“汝當居此,汝當終此。”陳太建七年(575),智者大師初入天臺山,遇定光和尚,定光說:“還憶夢中招手事否?此峰金地,我已居之,北峰銀地,汝當居之。”大師始悟夢中宿緣,從此居佛隴,建修禪道場,苦心修持。我今日也至此盤坐留影。

智者大師在天臺山佛隴講經時,眾僧常見幽溪澗底飛架七寶虹橋,甚感驚異。一日,大師手拿《淨名經》正在講經,忽然一陣風吹起經文,隨風飄遊,翩翩不下,飄五裡許,怪風平息,經文落地。大師杖錫披荊尋經至此,見其地峰巒秀拔,清溪鑒心,靈氣盎然,就築淨室居之,稱為幽溪道場。此後,一千四百多年來,歷代許多高僧來此修禪,並逐步擴建道場。盛唐時改稱淨名寺,已有相當規模。五代初期稱智者幽溪道場。後唐天佑七年(910),始稱高明寺,清泰三年(936),又稱幽溪道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稱淨名寺。明代初年,複稱高明寺。此後歷經滄桑,明嘉靖中期,逐漸衰敗,直至化為烏有,不祀三寶香火長達60年。(網路資料)

2014boss4966.jpg

高明寺內有大量記載寺院的珍貴文物。 如“楞嚴海印三昧壇儀碑記”,碑文記述傳燈大師建造楞嚴壇的經過,虞淳熙撰,陳繼儒篆額,董其昌書。“紫金缽”,銅制,傳為智者大師遺物。還有“智者袈裟”、“智者手書《大方等陀羅尼經》”“、楞嚴壇銅鏡”、 “梵文經石刻”、“清代欽賜龍藏”等。清代以後,高僧諦閑、寶靜、興慈、觀通、寒葉、海燈、通懷、清定等,均在高明寺修持,弘揚天臺教觀。現代高僧覺慧在住持修復高明寺的同時,恢復幽溪佛學苑,外出講經說法,舉辦傳戒法會,弘揚佛教文化,天臺宗法脈進一步得以繼承發揚。(網路資料)

2014boss4967.jpg

走在高明寺的歲月長廊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yce 的頭像
    Boyce

    Master 旅人時光.Buddha.Archangel.朝聖旅行.探索世界的盡頭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