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91102_120515.jpg

雞足山為著名佛教聖地,摩訶迦葉道場,山頂海拔3320米,也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等宗派的交匯地。該山原名青巔山、九曲山,因山峰形似雞爪,漢地古人認為此處就是佛經中記載的「雞足山」,摩訶迦葉尊者持釋迦牟尼佛衣缽安住華首門,等待彌勒佛的到來。雞足山在元、明兩代,形成了一迦葉殿為主的8大寺71叢林。鼎盛時期發展到36寺72庵,現僅存清代的祝聖寺、金頂寺大門和楞嚴塔,為中國佛教名山之一。

DSC05646.jpg

根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涅槃前將衣缽交給弟子大迦葉,等待彌勒佛的到來,歷史上被稱為雞足山的地方有兩處,一處在印度菩提迦耶東南方,一處在中國雲南的雞足山,我認為真正的地點在印度,而中國雲南雞足山是歷史悠久傳說故事。

DSC05639.jpg

雞足山和中國四大名山九華山、峨嵋山相似,雞足山是一座大山,山上山下有無數間的佛教寺院,要前往雞足山金頂以前需要步行,現在可以搭乘纜車直接上金頂,不過要前往大迦葉尊者道場,還是得用步行的方式前往位於雞足山中腹道場。

IMG_3319.jpg

纜車登頂之後,還要走一大段路,才能抵達金頂寺位於雞足山主峰天柱峰極頂,海拔3240米。天柱峰因高峻挺拔,狀如擎天巨柱而得名,又因在此可東觀日出,南觀彩雲,西觀蒼洱,北觀玉龍雪山而被稱為"四觀峰"。現在的金頂寺,由睹光台、大門、彌勒殿、楞嚴塔、大雄寶殿等組成。

金頂寺,位於天柱山峰上,為雞足山最高寺廟。明代弘治年間建庵,後人建普光殿、天 長閣(一曰方長閣)、觀風閣、善雨亭,殿亭四周,築城環之,城四面架樓為門,南雲觀、北 雪觀、東日觀、西海觀。崇禎年間黔國公沐天波移中和山銅殿至此。康熙三十年(1691),殿閣俱焚 毀,只留銅殿獨存。次年總督范公、提督諾公及姚安土官與僧人重建。頭山門彌勒殿,二門 護法殿,院內有銅殿,中奉迦葉尊者,最後為佛殿,兩廂為僧人寮房。寺內原有光明塔一座,1929 (一說1927)年重修,易名為楞嚴塔,塔高41米,加之高聳于海拔3220米的金頂上,更為壯 觀。

IMG_20191102_120127.jpg

金頂寺的地標是楞嚴塔,今天天氣不錯可以看見藍天在雲霧之間,1932年,在龍雲主導下,在光明寶塔原址建楞嚴塔,於1934年建成。楞嚴塔樣式為密檐式十二層方塔,高42米。

IMG_20191102_120124.jpg

楞嚴塔

雞足山楞嚴塔,為十三層密簷式空心方塔,塔高約40多米,塔內為七層,可以直接登臨塔的頂層。楞嚴塔的原址,曾經是建于明朝時期的光明寶塔,“塔中虛外直,正方形七級,每級丈余,高十餘丈,修建七年,才告完成”。非常遺憾的是清朝康熙年間,雲貴總督範承勳聽信讒言,拆除了光明寶塔。1929年,時任雲南省主席的龍雲在遊覽雞足山后,同意在光明寶塔原址修建楞嚴塔,歷時三年多建成,成為雞足山最壯美的人文景觀。抗日戰爭期間,楞嚴塔曾經是駝峰航線大理地區的重要航標,為抗日戰爭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IMG_3325.jpg

楞嚴塔保存有楊萌南《雞足山楞嚴塔碑記》,周鐘嶽《雞足山楞嚴塔碑銘》,龍雲《法相莊嚴》等碑刻,體現了它深邃的文化內涵。儘管楞嚴塔修建時間較晚,但他繼承和發展了大理佛塔的傳統和樣式,楞嚴塔的建造,標誌著曾經興盛一時,延續了上千年歷史的大理古塔走過了它的輝煌,也逐漸走進了歷史的卷宗。

IMG_20191102_120507.jpg

雞足山道場的興盛 虛雲大師

雞足山佛教在清朝後期曾一度衰落,寺廟僅餘十餘座,且已破敗。雞足山佛教在近代的複 興,當首推虛雲法師之功。虛雲法師,俗姓蕭,初名古岩,字德清,別號幻遊,原籍湖南湘鄉,生於福建泉州。幼習儒學。清光緒八年(1882年)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剃度出家,後雲遊天下參學訪道。

虛雲大師曾謁五臺山、峨嵋山、天臺山、九華山佛教四大名山。曾到終南山,並準備在那裡結茅修行。還長途跋涉至西藏拉薩,參拜布達拉宮。他的足跡遠至東南亞的緬甸、錫蘭、泰國、檳榔嶼等地。每到一地,他都同當地高僧大德研習經典,切磋學問,影響漸大。虛雲法師對雞足山情有獨鍾,數登是山。

DSC05617.jpg

金頂寺金殿內供奉的佛像

1903年,虛雲大師再上雞足山時,決定重興迎祥寺。1904年 ,將在泰國募得的佛教文物及捐款帶回雞足山。1906年,他爭取到清政府的支持,慈禧太后當時撥钜款在迎祥寺舊址上重建新寺,光緒皇帝賜新寺名為“護國祝聖禪寺”,封虛雲為“佛慈洪法大師”稱號,並賜以紫衣、玉 印、金缽等物,頒賜《龍藏》一部。從此,雞足山以祝聖寺為中心,形成龐大的寺廟群,佛教在此再度興盛。

IMG_20191102_125109.jpg

從雞足山向山下眺望,雲霧飄渺,變幻莫測。

IMG_3330.jpg

從金頂寺往下走一點,就出了觀音閣,再從觀音閣前往雞足山華首門,華首門在金頂之下,簡單說就是要走徒步山路啦! 沒有纜車汽車可以抵達華首門。

DSC05644.jpg

袈裟石,根據景點牌上所述,迦葉尊者前往華首門石曾經過此地曬過袈裟.. 真是個傳說。

DSC05620.jpg

前往華首門路上會經過銅瓦殿,又名銅佛殿、傳燈,原名迦葉寺,寺左有袈裟石,銅佛殿建於明正德年間,萬曆年間擴建。殿內供奉著銅佛、菩薩造像。銅瓦殿有“迦葉點燈照金頂”的說法。

IMG_20191102_130932.jpg

穿過銅瓦殿,我看見傳說中的華首門,華首門是一處位於山壁之處,除說大迦葉尊者就是在此處入定,守護佛陀的衣缽,靜靜等待彌勒佛的到來,將衣缽轉給彌勒佛。

DSC05634.jpg

我漫步到華首門前,吸引故代文人墨客來訪的之地,我也來了!

IMG_20191102_131251.jpg

IMG_20191102_131121.jpg

雞足山華首門

華首門高40米,寬20米,中間有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縫,把石壁分為兩扇,門的中縫懸掛著石鎖,我很仔細看著華首門,好像真的有這麼一回事,真是個抽象的傳說啊!

IMG_20191102_131158.jpg

貌似虔誠的朝聖者,據說虔誠的佛教徒對華首門跪拜七次,就會免除七世輪迴之苦,七世為人 (真感覺是個傳說),還有在華首門前靜心朝拜,可以聽見華首門內的木魚之聲,這些傳說都讓華首門增添了許多傳奇的色彩,令人心生嚮往。

IMG_20191102_131215.jpgIMG_20191102_131217.jpg

我在華首門前等待,時機未到,沒有見到彌勒佛。有一個比較神奇的傳說,據說虛雲長老在修建祝聖寺前,曾經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二十八年(1902年)兩次上雞足山,虛雲老和尚來到華首門,三叩首後,聽見門內有三聲鐘聲響起,遂立志重整雞足山道場。虛雲大師寫下:西來福地擁禪觀,絕壁懸巖聳翠鬟。洞裏天機千萬劫,門前月色幾重山。

DSC05625.jpg

夏天的華首門,也是雨季,滿山的雲霧,前方是太子閣,前方小塔名為飲光雙塔,小白塔左右對峙,各高二丈三尺,爲實心磚塔,三級四方形,明萬曆辛亥(1599年)僧性來募周懋和建。

DSC05627.jpg

IMG_20180721_212235.jpg

這邊有個小插曲,那年夏天我在中國旅行一個月,我在雲南騰衝買了一對黃龍玉雕刻的小獅子,老闆說要幫小獅子開光認主人,趁著下雨天找一處沒有人的地方,拿毛筆接雨水開光,幾天之後我到了大理,這幾天都沒下雨啊!! 要怎麼開光,說也巧合,我到了雞足山居然開始下雨,雨滴時停時落,我在華首門太子閣旁找了一個沒人發現的地方,我拿碗接了雨水,就這樣幫小獅子開了光,史稱,華首門之師。

DSC05635.jpg

華首門參訪結束,可以選擇爬山回到金頂轉纜車下山,也可以步行下山遊覽各雞足山寺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yce 的頭像
    Boyce

    Master 旅人時光.Buddha.Archangel.朝聖旅行.探索世界的盡頭

    B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