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中台,又名翠岩峰,海拔2894米,僅次於北台頂,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台翠岩峰頂、雲霧之中、有一寺院矗立,名演教寺,文殊菩薩於此演教說法。《清涼山志》轉引《古傳》說:「隋文帝開皇元年,下詔。五頂各置寺一所,設文殊像,各度僧三人,令事焚修。」這是演教寺最早的開始。明弘治年間重修演教寺,皆為石建。正殿石洞五間,主供孺童文殊像。前殿石洞三間,為天王殿。寺西南有文殊說法台,中有石建祈光塔。
從北台搭車朝中台移動,群山奔馳,一目了然。
在前往中台的路上,會經過一處寺院,在此停留用餐,名為"萬聖澡浴池",澡浴池始建於隋文帝時期,後經歷代擴建,寺廟興盛。因其寺中留有傳說中大智文殊菩薩沐浴顯聖之傳說而聞名。這裡有湧泉,澄清亮麗,叮咚響聲猶如佛樂敲擊。由於這處天然水池位於高峻之處,古人謂之天光雲影之間。據古書稱,遊人到此,悄然可見天仙、沙門、蓮花之狀,仿佛真是一個佛菩薩居住的所在。
澡浴池由於地處五台山大朝台的路線上,但又不屬於大朝台景點,所以澡浴池變成所有前往大朝台遊客午膳的地方,人潮如流水,海浪一波波,就像大軍過境一樣,全部都是來用午餐的,說也慚愧,澡浴池寺廟較為簡陋還真沒發現這事一間寺廟,看起來很像就是午餐的地方...希望日後澡浴池可以發光發熱,將寺廟修繕完整。
澡浴池人來人往的用餐餐廳,澡浴池現存古蹟是一座古文殊洞,洞內佛像皆有千年之久。原有5洞,由於天災崩塌,兩側所供大勢至菩薩,地藏王菩薩被毀。現供有木質三大士像,左洞普賢菩薩,中洞文殊菩薩,右洞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法像下有一塊石頭,上面留有一隻清晰可辨的手印,傳聞誠心祈福並撫摸手印即可明智慧,去煩惱。
寺院旁邊新建了一座佈局嚴謹的,雕樑畫棟的梵宇琳宮,名之「萬聖澡浴池」。入清之後,靈泉水曾斷。現在,湧泉依然,只是水位下降了許多,且用石頭砌為水池了。現又重建大殿三間,單簷,四阿頂,內供「三大士」和釋尊師徒三人,還有精雕細刻的文殊腳印石刻,供人瞻禮。
用完午餐,繼續出發前往中台演教寺。
我們抵達中台,中台演教寺一直處於施工狀態好幾年了,工地與車輛交會,希望下次前往的時候已經修築完畢。
《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中,世尊告金剛密跡主菩薩說:「我滅度後於此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及有無量諸天龍神夜叉羅剎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圍繞供養恭敬。」演教寺名,就是取意於文殊菩薩在此演教說法。演教,為演釋佛教儀理之意。演教寺是五個台頂上規模最大的寺院。
中台頂在《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中文殊菩薩為童子面孔,孺童文殊象徵佛法清靜無染,孺童文殊純真無邪,永有一顆赤子之心文殊菩薩,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或謂其為已成之佛,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或謂其為實在人物,如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謂,此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後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道。此外,亦有說文殊菩薩為諸佛菩薩之父母者。一般稱文殊師利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佛之脅侍,分別表示佛智、佛慧之別德。所乘之獅子,象徵其威猛。
天上祥雲。
龍翻石傳說:中台頂巨石堆積,色灰白、稜角分明,被稱為龍翻石。傳說是文殊菩薩從東海老龍王那裡取來歇龍石,老龍王的五個兒子追到五台討還,揮舞龍爪,在台頂上亂翻亂挖形成的。盛夏農曆六、七月登上臺頂,滿目碧翠生輝,特別在雨過天晴之後,石面望去碧翠欲滴,仿佛是巨塊的翡翠,因此中台稱翠岩峰。
中台演教寺停留時間通常是最短的,希望下次來的時候已經完工,可以細細品味。
我們從中台下山時,天上突然烏雲密布下起了爆雨,是非常大的雨加上冰雹。
一時之間牛羊人群順間退避,但是在山巔之上退無可退,能退到哪去呢?
所以在五台山大朝台步行一定要有防水禦寒衣服,五臺山上風勢強大,雨傘根本無法支撐,大暴雨來襲只能蹲在路邊,毫無遮蔽物能夠躲避。
天氣變化多端的五台山 THE EN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