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是一座“牛形村落”,整個村莊從高處看,宛若一頭斜臥山前溪邊的青牛。雷崗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民居為牛軀,水圳為牛腸,月沼為牛胃,南湖為牛肚,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橋樑作為牛腿。 宏村三面環山,佈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狀,基址處於山水環抱的中央。宏村的古建築為徽式建築,粉牆青瓦分列規整,簷角起墊飛翹,整個村落選址、佈局和建築形態,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宏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餘幢,主要景點有:月沼、南湖、南湖書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樹、樹人堂、明代祠堂、樂敘堂等。
安徽的古建築外牆大多是白色的,在中國眾多古鎮之中,我比較喜歡雲南古鎮,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來到宏村旅行,我們在村中住宿2天時間,是很深度的旅遊,午餐時間我們在竹林內的涼亭享用美食,我最喜歡的是安徽的臭桂魚,用新鮮的徽州自產桃花鱖(每年桃花盛開、春訊發水之時,此魚長得最為肥嫩)用鹽或濃鮮的肉鹵醃制,再用傳統的烹調方法燒制,故又稱“醃鮮鱖”
白天的宏村村外遊人如織,這裡也是電影臥虎藏龍的拍攝地點
很多學生在宏村外寫生,從小薰陶美術,在台灣我好像沒見過出來寫生的學生
三個人一起畫宏村全景圖,加上一隻阿狗陪伴,這是一幅很美麗的畫面ㄡ
該村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最初叫作弘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永樂年間,汪氏族長請風水先生勘定環境,重新布局了建築,並引水入村。清代中期,村中再次進行大規模的興建,並為避乾隆帝「弘曆」之諱,而更名為「宏村」。村內現在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其中明代建築1幢,清代建築102幢,民國時期建築34幢,大都保存完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宏村的一大特色是它有著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統。村民們將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內,開鑿了一條近1米寬的水圳,九曲十彎,為各家各戶提供生活用水,同時也起到調節氣溫和美化環境的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構成了宏村獨特的風貌。
宏村的建築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園林,也有書院和祠堂等公共設施,建築組群比較完整。各類建築都注重雕飾,木雕、磚雕和石雕等細膩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村內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圍繞著月沼布局。住宅多為二進院落,有些人家還將圳水引入宅內,形成水院,開闢了魚池。比較典型的建築有南湖書院、樂敘堂、承志堂、德義堂、松鶴堂、碧園等。
宏村外的中央大道,穿過此橋可以到宏村的主要街道
宏村街道民宅緊挨著,一座古老的中國農村
南湖書院位於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興建的六座私塾,稱「倚湖六院」,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合併重建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書院」。重建後的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和祗園等六部分組成,粉牆黛瓦,碧水藍天,環境十分優雅。樂敘堂是汪氏的宗祠,位於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現存唯一的明代建築,木雕雕飾非常精美。
安徽傳統民居,有天井的樣式
承志堂建於清末咸豐五年(1855年),是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它是村中最大的建築群,占地約2100平方米,內部有房屋60餘間,圍繞著九個天井分別布置。正廳和後廳均為三間迴廊式建築,兩側是家塾廳和魚塘廳,後院是一座花園。院落內還設有供吸食鴉片煙的「吞雲軒」和供打麻將的「排山閣」等。全宅有木柱136根,木柱和額枋間均有雕刻,造型富麗,工藝精湛,題材有「漁樵耕讀」、「三國演義戲文」、「百子鬧元宵」、「郭子儀拜壽」、「唐肅宗宴客圖」等。
宏村最有名的月沼
西元14世紀中葉,生活在皖南黟縣的汪氏家族還在篳路籃縷,以啟山林之中。因為居住的村莊屢次遭受火災,幾經搬遷,他們終於在雷岡山下,找到了一處與祖先遺言中相似的安居樂業之地:一汪永不乾涸的清泉,東西兩條河流環抱左右,在祖先的遺夢中,牛是富裕的象徵,水是福澤子孫的保證。
為此,家族的女頭領胡重娘依據對祖先遺夢的解讀,把新建的村莊規劃為一個牛形村落:鑿清泉以為池塘,引西溪水為補充,擴大為"月沼",成為想像中的"牛胃",通過二個出水口,建成縱橫交織,長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通向村子裡的家家戶戶,水圳被稱為"牛腸",水圳的水經過使用之後,全部彙聚到村南被稱為"牛肚"的南湖。
巨集村鎮的選址、佈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係,是一座經過嚴謹規劃的古村落。村內外人工水系的規劃設計相當精緻巧妙,專家評價宏村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詳細規劃之村落”。被中外建築專家稱為“中國傳統的一顆明珠”、“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三面環山,佈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狀,基址處於山水環抱的中央。宏村東有東邊溪、東山,西有西汐、黟北古道、石鼓山;北有黃山余脈黃堆山、學堂山、雷崗山,南向東西汐匯合,澗田成片,流水直往南流向奇墅湖。中間應為“明堂”,宏村依雷崗傍西汐而聚,地勢高爽,朝向良好,成背山而水之勢,符合精通風水學的先祖之意。
宏村村落基址的選擇過程在宗譜有較詳細的記載:早在汪氏六十一世祖仁雅公居黟縣奇墅村時就留言家人:“陽基形勝應在雷崗之陽,後必福祿綿永”;之後六十六世祖彥濟公“博極群書、精於堪輿”,覺得寄居在奇墅村雖有“漁山溪、獅子峰把水口”,但“此地散漫而無結束,不足以當之”,於是在奇墅村遭火焚後,遵祖遺言在雷崗山腳定居,村落水口定在吉陽山下西溪的蜿蜒之處,當時村落景觀是“枕高崗,面流水,一望無際”,不足之處是:“兩溪不匯西繞南為缺陷,屢欲挽以人力,而苦於無所施”;而在西溪改道後村落基址“北枕雷崗、三面環水、南屏吉陽山”,“很如我公所素期”。
從以上宗譜記錄中,可看出堪輿、形勝、水口——在村落基址的選擇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宏村村落格局是以月沼為核心地帶,月沼正北汪氏宗祠、樂敘堂是宗族精神的寄託和依靠,因此月沼周圍成為宏村人流集散最頻繁的空間。村落內的水圳沿線是常用的公共活動和使用空間,因而水圳邊上自然形成了街巷。而東西走向又以前街(正街)為軸線貫穿繁華商業區和東西方向出口,所以說宏村的格局是以月沼為中心,連接前街、後街、上水圳水巷街為主貫穿線,南北走向又有西溪河畔、茶行弄、中山路等街巷,形成網路式的街巷空間格局。
身為一個文青,必定要來宏村月沼旁的咖啡店走走
咖啡店走的是老共風,還有雷峰精神
我點了一杯招牌咖啡
明信片
紀念品小物
我在宏村兩天的時間,有許多年輕人拿著美術版入村畫畫,還有拿著大旗的美術工作室
找一處角落坐下來就可以寫生了
傳說中的安徽毛豆腐,我經過品嘗之後發現雷聲大雨點小,不太好吃
安徽傳統美食,最好吃的是臭桂魚,還有食耳炒蛋
路邊溪水洗衣服的大媽,可見宏村的水有多乾淨!
夜晚將近,華燈初上,有一種元宵節到來的感覺
晚上的月沼旁,餐廳把桌子擺出來,就在月沼旁露天晚餐
到了晚上還是很熱鬧的觀光客絡繹不絕,還有多人出來擺攤
在大陸古鎮,我看過很多文青,找一座小鎮住著,靠自己的勞力製作販售藝術品,等感覺住的差不多了繼續往下一個村落走,這樣的人生也挺有趣的。
絕美宏村,我會再回來的,世界這麼大,真的走不完啊!
宏村 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