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奇大佛塔 Great Stupa of Sanchi 也稱為桑吉大窣堵波,桑奇大塔建於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公元前273年-前236年),巽伽王朝和安達羅王朝時都曾擴建。桑奇大塔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窣堵坡形式的佛塔。桑吉大塔的塔門上雕刻有佛教故事、象徵符號和華麗的動植物紋樣。桑奇大塔1989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早上從德里搭機到波帕爾,再搭車到桑奇,到了桑奇我們先在酒店用餐,這也是附近唯一的用餐地點,我們在酒店遇到了許多外國人與日本人,桑奇佛塔是享譽國際的佛教聖地,吸引許多朝聖者前來參訪,這座被稱為印度佛教藝術瑰寶的桑奇大塔。
在桑奇附近還有許多古老的佛教遺跡,在酒店前有一份遺跡資訊,時間足夠可以一一遊覽。
我們來到桑奇大塔入口處,抱著朝聖的心情輕快地踏入桑奇大塔區,記載,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皈依佛門之後,在全國各地大力弘揚佛教,桑奇大塔已經是一處重要的佛教中心,從桑奇出土的阿育王石柱,就可以知道此地的歷史悠久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桑奇大塔被譽為印度佛教藝術的代表。
桑奇大塔三號塔
桑奇大塔主要有三座塔,眼前最先見到的是桑奇三號塔,這座塔看上去平凡無奇,在英國考古時期曾經遭到劫掠受到嚴重毀損,是經過維修之後恢復原樣的 (在我另外一篇文章桑奇考古博物館中有照片),雖然看起來很新,這不影響我們的朝聖心情。
三號塔塔身直徑為15米,塔身總高為10.8米,只有一座塔門,高5.2米,橫樑寬4米,有一座圍繞塔身的柵欄。相傳西元前 3 世紀,阿育王共建有 8萬4 千座佛塔,其中有 8 座建在桑奇,現尚存 3 座,被考古學家編為 1、2、3 號。桑奇大塔為 1 號。
這座大塔出土了對於佛教修行者來說舉世無雙的大消息,三號佛塔出土佛陀十大弟子摩訶目犍連與舍利佛的舍利。兩位佛陀座下弟子,智慧第一舍利佛,神通第一摩訶目鍵連,兩位大弟子的舍利遺骨就靜靜的落在了桑奇大塔,此刻的心情很難形容,就像2000多年前傳說中的人物,鮮活地出現在你的面前,是如此的感動又如此殊勝,令人想起這兩位佛陀座下長老的一生傳奇。
關於三號塔考古挖掘的故事詳細版可參考以下網站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san/abstract/appendix1.htm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71/71s4.htm
阿育王建造了八萬四千佛塔,在他開創孔雀王朝時期,也將佛法進行的傳播,佛陀舍利、座下弟子舍利,傳播到印度各地建塔,雖然陸續有出土舍利摩與摩訶目鍵連的舍利,但根據出土的舍利遺骨,桑奇大塔下肯定是保存最久最完整的舍利。
桑奇大塔一共有四個門,可以繞塔而行,參觀精美的雕刻與文物,失落千年的桑奇大塔,西元1818年英國人在印度再發現它時,整體已殘破不堪。1881年起,桑奇大塔重新受到保護。到1912-1919年,英國考古學家馬歇爾(Sir John Hubert Marshall) 主持桑奇大塔遺跡的全面修復。馬歇爾完成 修復後, 桑奇大塔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馬歇爾與法國學者阿.福歇(Alfred Foucher)合著的《桑奇遺跡》(The Monuments of Sanchi)三大冊,是至今有關於桑奇佛教遺跡研究最重要的著作。。
桑奇大塔1號塔
1號塔是最大的一座塔,大約建於西元前2世紀,塔身的直徑達36.6米,中央塔頂高16.5米,地面欄高度為3.2米,四座塔門的高度為10.7米。塔門橫樑寬6米。塔頂部相輪最大的直徑為1.7米。大塔中心半球形的覆缽,始建於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體積僅及現有大小的一半,相傳為埋藏佛陀的舍利之處,但迄今尚未發現舍利容器。公元前2世紀中葉的巽伽王朝時代,由當地富商資助的一個僧團繼續擴建,在大塔覆缽的土墩外面壘砌磚石,塗飾銀白色與金黃色灰泥,頂上增建了1方平台和3層傘蓋,底部構築了砂石的台基、雙重扶梯、右繞甬道和圍欄,使之具有現在的規模。公元前1世紀晚期至公元1世紀初葉,安達羅(薩塔瓦哈納)王朝時代,又在大塔圍欄四方依次陸續建造了南、北、東、西4座砂石的塔門,整個桑奇大塔往往被解釋成宇宙圖式的象徵。(網路資訊)
桑奇大塔的塔門雕刻,萃集了印度早期佛教美術的精華。每座砂石塔門高約10米,由3道橫樑和2根方柱以插標法構成,在橫樑和方柱上布滿了浮雕嵌板與半圓雕或圓雕構件。這些雕刻是由當地民間的許多佛教信徒捐贈的,多半出自毗底薩的象牙雕刻匠師之手,帶有印度民間傳統的審美意識和藝術特色,同時也吸收了伊朗、大夏(巴克特里亞)等外來藝術的因素。
桑奇大塔的塔門浮雕,像帕魯德窣堵波的圍欄浮雕一樣,主要題材是本生經和佛傳故事。
桑奇大塔1號塔外的佛像。公元前1世紀後半葉到公元1世紀初葉,安達羅王朝又在圍欄四方陸續依次建造南、北、東、西四座砂石的塔門牌坊。每座牌坊由三道橫樑和兩根立柱構成,並飾以左右對稱的浮雕嵌板和圓雕構件。浮雕嵌板的內容多為佛傳故事和本生故事。由於當時佛教雕刻尚禁忌出現佛陀本身的形象,故只有法輪、寶座、菩提樹等象徵物表示釋迦牟尼的存在。圓雕人物的代表作是東門牌坊橫樑與立柱相交處的著名的樹神藥叉女像。她雙臂攀援芒果樹枝,縱身向外傾斜,凌空懸掛於整個建築結構之外,富有節奏感的S型體態,健壯豐滿,被譽為印度標準女性美的雛形和始祖。印度把這種塔門牌坊稱作“陀蘭那”(Torana),故後代把這種雕刻藝術稱作“陀蘭那藝術”。
桑奇佛塔四座門上密密麻麻的雕刻,大多是佛教故事中的場面,如此精美的雕刻,顯示出古印度極高的建築藝術,東南西北四座門上的雕刻作品,描繪出佛陀的聲明是基,是印度古國的珍寶。當時的佛教雕刻大多用象徵的手法,來表現佛陀的生平故赤。
如細細品味,可以研究出石雕蘊含的深意,南門的蓮花表示其出生,西門的菩提樹表示其悟道,北門的法輪表示其說法,東門的佛塔表示涅槃等等,每一處等等都是有細微的含意,沒有重複的部分。
桑奇大塔北門
保存最完好的北門上,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雕刻的有翼的獅子和有翼的公牛,與印度特有的馱著法輪的大象和馱著藥叉的駿馬並列;波斯波利斯王宮常見的鐘形柱頭、忍冬花紋和鋸齒狀飾帶,與印度特有的蓮花卷渦紋、野鵝和孔雀裝飾圖案雜陳。
從石雕的故事中,可以找出數千年的信仰文化與生活方式。
北門內側的精緻雕刻。上橫樑雕刻的是:《毗輸安呾羅王子本生經》(Vessantara Jataka)。沙咖天帝想要測試菩薩(佛陀的前生),以加強他的戒行。因此偽裝成一個老婆羅門,向菩薩索求其妻,以測試他的喜舍心。下方是佛傳故事:魔王波旬,派遣三個魔女,名叫渴愛(Trsna)、憎惡(Aroti)、貪欲(Raga),誘惑佛陀,以及蘇嘉塔(Sujata)供養乳糜的佛傳故事。
桑奇大塔經過各時期的印度王國修建,上面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這是一段述說不完的故事。
桑奇大塔東門
東門方柱與第三道橫樑末端交角處的托架像《樹神藥叉女》,約作於公元 1 世紀初葉,是桑奇最美的女性雕像。她雙臂攀着芒果樹枝,縱身向外傾斜,宛若懸掛在整個建築結構之外凌空飄蕩,顯得婀娜多姿。她頭部向右傾側,胸部向左扭轉,臂部又向右聳出,全身構成了富有節奏感、律動感的 S 形曲線。
大塔東門第二橫樑雕刻《出家逾城》,最右邊可見一對佛腳印。太子喚醒了他的禦者車匿(Chanda),牽出了他的愛馬康特迦(Kanthaka),悄悄地出了宮殿,離開了迦毗羅衛城,進入了森林,削去頭髮,脫下華服,穿上用樹皮編制的沙門服,然後囑咐禦者車匿,帶著他的服飾和那匹白色的愛馬,返回宮中,向父王報告,他已出了家,若不成道,決不回國。當時佛陀的年齡是二十九歲,有的說是十九歲。
桑奇塔門上高浮雕或圓雕的構件,基本上左右對稱,主要題材包括法輪、三寶標等佛教象徵符號,以及印度民間信仰的精靈藥叉和藥叉女等人物。
桑奇大塔南門
在 4 座塔門中,南門最為古老,建於公元前 75 至 20年。南門 2 根方柱上有承託橫樑的 4 只一組的獅子柱頭。
桑奇大塔的南門,是四個塔門中建成時間最早的一座塔門(Torana)。南門上有銘文,明確地寫著奉獻者Ananda的名字,並說他是安達羅國王Sri Satakarin的藝師總管,說明塔門是安達羅時代所修築的。
桑奇大塔西門
西門第2道橫樑正面的《初轉法輪》《初轉法輪》中用鹿群和信徒圍繞著的1個法輪和空台座象徵佛陀在鹿野苑初次說法。
在橫樑與方柱間的浮雕嵌板中,分別以兩隻小象向坐在蓮花的女性身上噴水、菩提樹、法輪和翠堵波,象徵佛陀一生的4件大事,即誕生、悟道、說法和涅槃。在每座塔門的第 1道橫樑上都刻有7個1組排列的堵波和菩提樹,代表「過去七佛」。
能夠細細品味的桑奇浮雕,西門柱頭形制也和北門東門的四象以及南門的四獅不同,是四個侏儒。第三橫樑雕的是佛本生故事:《六牙象王》。
佛經中的故事
桑奇的石雕主題,左右對稱,主要題材包括法輪、三寶標等佛教象徵符號,大象、獅子、公牛、駿馬、獅身鷲頭有翼的怪獸等動物,以及印度民間信仰的精靈藥叉和藥叉女等人物。
佛陀故事,在佛陀時代,舍衛城內的信眾在雨季佛陀外出行腳之後,就必須忍受九個月思念佛陀之苦。一次 ,阿難代大眾向佛陀請求,希望能留下一件紀念物以解思念之苦。佛陀答應了阿難的請求,允許將來自菩提迦耶的菩提樹苗種植在祇樹給孤獨園內,作為人們禮敬和供養的物件。
佛陀故事,太子四次從王宮四門出遊,看到了人生有老病死苦,之後夜出王宮,立志尋求滅苦之道。
佛陀故事,迦毘羅衛國 Kapilavastu 王后摩耶夫人夜夢白象入胎的雕刻。
每一幅精美的石雕,創作多半為佛教本生經,又稱佛說本生經、生經、本生譚、本生故事,是記錄佛陀還未成佛,即因地為菩薩時的前世故事。是九分教和十二分教之一。佛陀前世故事稱作本生,佛陀的弟子的前世故事則稱作本事。如《成實論》卷一說:「闍陀伽者,因現在事說過去事。」《佛地經論》:「先世相應所有餘事。名為本事。先世所受生類差別名為本生。」南傳《本生經》有22篇、547則;依形式、內容等異同而類形化,大體在435則上下的數目。其中,相當於漢譯和梵文者有160餘則,巴利語獨特者有270餘則。有些故事散見於各類巴利文經典中。
桑奇大塔遺跡
桑奇大塔的發現可以說是一個偶然,上失落上千年的佛教遺跡重現,桑奇大塔阿育王石柱的殘跡,主持桑奇大塔考古的亞歷山大康寧漢,他來到此處見到的石柱已經斷裂,桑奇大塔不存在佛經之上,東晉最強老僧人法顯也未曾來過此處,連最愛旅遊探險的玄奘大師也不曾發現此地 (如果玄奘大師知道了一定會覺得很可惜),佛陀也未曾來到此處,桑奇大塔的發現對於印度佛教歷史及藝術的重要性,可以說是曠古絕今的存在。
51號修道院的遺跡
編號為51號的修道院,位於桑奇1號塔的西方位置
51號修道院旁的巨大石碗,是前往2號佛塔的必經之地。
桑奇大塔2號塔
2號桑奇佛塔,約建於西元前二世紀左右,巽加王朝时代所,佛塔內建埋藏有阿育王時期的十位上座長老的舍利,歷經千年歲月靜靜坐落在桑奇的邊角山坡地帶。
我站在2號桑奇佛塔上,往下眺望,不知道2000年前是否也是同樣的景色呢?
太陽很大....我好熱!!
桑奇的草坪上,躺著回憶數千年來的點點滴滴,很美!
位於桑奇1號塔東北方的建築,笈多王朝時期的寺廟,本來是沒有開放的用鐵門關上,管理員看我經過就幫我打開了,我很驚喜也很幸運地看到裡面的佛像,雙手合十頂禮,接著掏出印度盧比感謝這位管理員! 在裡面住著幾隻蝙蝠正在睡覺...。
桑奇大塔一座石砌的殿堂,編號為17號的佛建築,此即發掘者編 為第十七號的佛教建築,此建築約建於五世紀初年,殿堂不大,頂端柱頭有兩隻獅子,獅子中間有一棵樹,柱頭是覆鐘式。
撫摸1000多年前的桑奇文物是什麼感覺? 跨越時空的旅行者。
桑奇南門方向寺院群,只剩下石柱的建築物。
桑奇1號塔旁莊嚴的佛像,見證歷史的痕跡。
散落一腳的殘破佛像,每件都是彌足珍貴的上千年文物。
編號45號的佛教寺院
保存如此完好的佛像,露天靜靜坐落在編號45號的佛寺旁。
黃昏落下的桑奇大塔遺跡,桑奇在印度歷史上的重要性,可以比做中國的敦煌,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我是一位朝聖旅人,並不是研究佛教藝術的學者,撰寫及收集桑奇大塔的資料花費了我非常多的時間與精力,這篇桑奇大塔文章可以寫到將近5個小時,不停的參閱文章交叉比對,我只希望最完整的資料可以分享給有緣份看到文章的讀者,即使不出國也能盡覽佛教聖地風華,桑奇大塔佛教資訊博大精深,寫上一版書也不足以完整描述桑奇大塔的故事。
印度的阿狗
桑奇旁的野生孔雀。
關於桑奇的故事 香光莊嚴好網站推薦
桑奇大塔 Great Stupa of Sanchi 更多照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