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拉瓦蒂佛塔建於公元前3世紀之間阿育王時期,佛教沒落時期,這座佛塔被人忽視被掩埋在瓦礫下,斯里蘭卡14 世紀的銘文提到了對佛塔的修復,之後就被遺忘了。佛塔與時輪金剛的金剛乘教義有關,在藏傳佛教中至今仍在實踐,玄奘大師曾訪問 Amaravati,研究當地的論藏 Abhidhammapitakam,也記載了此地的輝煌紀錄。
時輪塔位於南印度,是一處古印度輝煌佛教遺跡的地方,也是藏傳佛教時輪金剛的聖地,台灣人知道此地的並不多,安德拉邦現在是印度的一處小城鎮,我走過千山萬水終於到此地。
剛進入安達拉邦感覺滿驚訝的,這邊就是印度一處非常偏遠的城鎮,這座曾經輝煌的佛塔如今坐落在一處小公園內,遊客稀稀疏疏,感覺就隱沒在時代的塵土之下,時輪塔有一種被遺忘消失的氛圍。
吉祥米聚塔此地是藏傳佛教時輪金剛的聖地,藏傳佛教《如意寶樹史》中有如下記載,《時輪經》時在佛祖正覺後的第二年,即時輪歷的元年三月,地在伐折羅波那南部吉祥聚米塔內大樂地,化現大壇城,佛祖入定於吉祥時輪三摩地,向入壇眷屬佛菩薩、請問者眷屬香巴拉國日光王之子即金剛手化身月賢王、以及其它九十六王等眾有緣所化,說《時輪根本續》一萬二千頌。 《時輪經》梵文 Kālacakrasūtra,密宗最後一部經文,代表著密宗教義的最高峰。
《時輪經》這部經典對於密宗的世界觀有著最完整權威的解釋,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認為,理解了《時輪經》的人,可以毫無困難地掌握其它任何密宗經文,達賴喇嘛灌頂法會就是時輪金剛。
這座佛塔曾經是非常宏偉充滿的佛教藝術,藝術史學家認為阿馬拉瓦蒂的藝術是古代印度藝術的三大風格或流派之一,另外兩個是馬圖拉風格和犍陀羅風格。阿馬拉瓦蒂藝術學院對斯里蘭卡和東南亞的藝術影響很大。它還對南印度雕塑產生了影響。
看著地上文物的殘件,很難想像此地曾經的輝煌,這是僅次於阿育王的印度古國之一,根據考古紀錄在1797 年,科林·麥肯齊少校 Major Colin Mackenzie 造訪後,西方人第一次注意到阿馬拉瓦蒂 Amaravati 的佛塔遺址。在印度安德拉邦克里希納河右岸,麥肯齊遇到了一座巨大的佛教建築,用磚砌成,面朝石灰石板。當他於 1816 年返回時,沒有計畫地的挖掘摧毀了剩餘的結構,許多磚塊已被重新用於建造當地房屋。Mackenzie 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記錄了他所看到的並繪製了佛塔的平面圖。
1845 年馬德拉斯公務員的沃爾特·埃利奧特爵士 Sir Walter Elliot 探索了佛塔周圍的區域,並在欄杆西門附近挖掘了許多雕塑,將許多雕塑移至馬德拉斯(今清奈)。在被運送到馬德拉斯博物館之前,文物被放在當地學院外,此時印度由東印度公司經營,博物館館長向該公司提出上訴,館長 Edward Balfour 博士擔心這些文物正在惡化,因此在 1853 年他開始提出要移動這些文物。
1855 年,他已安排用這些文物製作照片和圖紙,現在稱為Elliot Marbles。Linnaeus Tripe船長拍攝的 75 張照片現在在大英圖書館。這些雕塑於 1859 年出口到倫敦。羅伯特·休厄爾 Robert Sewell 在 1880 年代進行了進一步挖掘,用圖紙和草圖詳細記錄了他的挖掘過程,但沒有記錄現在預期的細節。
我走在吉祥米聚塔繞圈,心中想著世界文明的發展真是太有趣了,英國盎格魯薩克遜人在世界到燒殺擄掠殖民侵略,但這些被殖民的國家歷史及文化,居然也是盎薩人所考古挖掘,並將文物運出國外保存,安德拉邦的文物散落在國外,以及印度各大博物館。
西方國家到處侵略造成許多國家民族的傷痛與滅亡,但是這些西方列強也造就了世界文明的大躍進,我認為人類文明進程上是功過相半,歷史從荷蘭、西班牙、英國、蒙古每個世紀都會有霸主出現,進入21世紀之後要在西方的盎格魯薩克遜人用以前那套殖民侵略已經是行不通了,現在互聯網把世界連成一起,接下來該輪到中國接棒帶領全人類前進了,世界命運共同體,中國是少數沒有被西方國家殖民的國家,文明長達5000年,也從來沒有對外發動戰爭侵略,這個世紀就看中國了,身為華人我還是與有榮焉,可以趕上世界格局前所未有的大改變。
從公元前2 世紀起,克里希納河和戈達瓦里河之間的地區是佛教的重要場所。公元前 200 年阿育王統治時期建造了一座佛塔,佛塔上雕刻著講述佛陀故事的面板。島田 Shimada (應該是一位日本學者) 對這些雕塑的故事,包括它們的發現、誤用和破壞以及隨後的保存和分發到各種博物館(金奈、加爾各答、倫敦、馬蘇利帕特南等)進行了辛酸的描述。
根據流傳下來的資料,藏傳佛教覺囊法王著作中說到,佛陀在聚米塔里對月賢法王等眾多聽眾作了時輪金剛灌頂,講述了宇宙的成因,日月星辰的運行,須彌山等外部世界生住異滅的規律,五欲界等有情世界裏眾生的分類和不同,以及氣脈明點的修習與解脫之道,等等,內容多跟時輪有關。
《西藏王臣記》裏,對佛陀的這次演講亦有記載:“歲次壬辰年三月十五日,于室利達那耶陀迦【梵語,即吉祥米聚山,處靈鷲山之東】,為護持一切秘密法藏之月賢法王演說《吉祥最初佛時輪金剛根本續經》,凡一萬二千頌。法王迎請佛經至占婆羅【梵語,藏譯音為香巴拉】,於瑪拉耶苑中,創建圓滿具足佛陀身、語、意三密所依之大曼荼羅形象,智慧威光,赫赫有靈,幻舞遊戲,變化多端,為有情眼目作大慶會,使迦拉波城【梵語,為香巴拉國都城名】所有眾生俱得共用金剛密乘之法緣。”(覺囊法王著作)
演講結束後,聽眾都回到了各自的處所,月賢法王則回到了他的香巴拉國。月賢法王深為釋迦牟尼在聚米塔中精湛無比的演說所折服,他根據自己的回憶,將釋迦牟尼講述的內容整理成《時輪根本續》,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了《時輪根本續六萬品釋》。在他之後,又有香巴拉白蓮法胤為之作注釋,撰成《時輪根本續無垢光大疏》、《時輪根本續無垢光大疏攝要》等。這些著述流傳到後世,被統稱為《時輪經》。根據《時輪經》的內容,通常時輪又分成內、外、別三種。外時輪指須彌山、四大洲和八小洲等佛教上說的器世界,以及日月星辰的發展變化規律;內時輪指欲界、色界等眾生的有情世界;別時輪指人體氣脈明點的特徵及修持解脫之道,包括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六支瑜伽等等。對時輪的這樣三種劃分,即使從今日社會一致公認的科學性、邏輯性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圓融合理的。(覺囊法王著作)
月賢法王著了《時輪根本續六萬品釋》之後第二年,適逢他的父親日光王登位百年,把王位交到了他的手裏。可是,月賢法王自從聽釋迦牟尼講述了時輪金剛以後,整理佛陀的演講內容和依佛陀傳授的時輪法門進行修持就成了他最重要的生活內容。他的修持很快得到證果,並決心要使時輪金剛在自己身後仍能在香巴拉國世世不絕地沿續下去。他繼承父親的王位後,為國家和臣民作的頭一件大事,就是在瑪拉伊花園中,根據釋迦牟尼在聚米塔中的化現和描述,用五彩寶石建造了一座立體的時輪壇城。壇城周長400肘(肘,這是古印度計量長度的單位,一肘指肘尖至小指節間的長度,相當於二十四指寬,大約相當於今日的一市尺),規模不算小。任何人只要走進這座壇城一趟,就跟時輪金剛結下了殊勝的因緣。這座壇城建成之後,月賢法王把時輪金剛的傳承和王位都傳給了王子(乃地藏王菩薩化身帝釋法王),然後自己融歸於時輪的法界之中。(覺囊法王著作)
時輪金剛從香巴拉天國傳至印度後,在流派紛繁的佛教古國得到相當廣泛傳播,印度史書上且有“不知時輪則不知佛法,尤其不知密咒”的評價。阿底峽尊者跟諸多班智達辯論時,一度相持不下,最終,他以時輪金剛要義駁倒了對方,結果,原先對時輪不甚了了的班智達紛紛拜倒在阿底峽尊者面前請傳時輪金剛。時輪金剛從印度傳來西藏,則得力於上面所說的班欽·達哇貢布,他完整地學成了時輪金剛後,數次來西藏傳法。他帶來的《時輪根本續》,在藏地大受歡迎,先後有二十個譯師譯出了二十個譯本,其中,以卓敦羅紮(慧稱)和惹卻熱(法勝)的譯本最為完善。相對而言,卓敦羅紮的譯本更加注重實修,惹卻熱的譯本比較偏重辯論。這兩種譯本流傳到後來,分別被稱為卓系、惹系,兩種傳承則被稱為卓派、惹派。(覺囊法王著作)
2006年達賴喇嘛在此地舉行時輪金剛灌頂法會,時輪金剛法如此神奇,在實務上目前世界上能做灌頂傳承的只有班禪大師與達賴喇嘛,真是一處充滿傳奇色彩的地方。
佛教的宗派非常多,南傳佛教、北傳佛教、藏傳佛教,佛教中又有分支無數宗派,佛說修行三萬六千法門,不管是哪一種佛法,對我來說能來到傳說中的聖地朝禮一切的開始,就是最好的佛法。
在時輪塔繞塔參訪後,在遺跡的旁邊有一處安達拉邦博物館,博物館內展出了當地挖掘出來的佛教文物,有許多安德拉邦當地佛教文物依然流轉在外,都受到了良好的保存。
佛塔復原圖,看起來很像桑奇大塔。
博物館內的展品很簡單,大多數的當地文物已經在其他博物館了。
薄紗風格的佛像,犍陀羅佛教藝術。
\
紀錄當地歷史的石碑
佛塔圖
佛教石刻
法輪
我們在博物館結束參觀之後,博物館館長希望和我們合拍一張照片,我們留下一張美麗的合影。
第二天才發現,我們上安德拉邦的新聞了,值得回味的一天。
時輪金剛吉祥米聚塔 Amaravati Stupa 更多照片
留言列表